星连峡口双洲见,塔柱天中万顷回。

钟万春明代〕《鳌头塔

倚郭楼成控越台,茏葱佳气郁谁开。星连峡口双洲见,塔柱天中万顷回。

虚宇飞纱笼佛阁,碧梧栖凤起云台。枯株漫诧当年事,伏日晖晖忽震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星连峡口双洲天中万顷

星连(星連)xīng lián
(1).谓如星星连亘。形容光亮。 晋 张协 《七命》:“ 楚 之阳剑, 欧冶 所营……神器化成,阳文阴縵,流綺星连,浮彩艷发。”
(2).谓如星星连亘。形容多而密集。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六师云起,九军星连。”  ——《漢語大詞典》
峡口(峽口)xiá kǒu
(1).指 西陵峡 口,为 长江 出 蜀 的险隘。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 荆 杨 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直都记》:“自 黄牛滩 东入 西陵 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紆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峡口 大江 开,西南控百蛮。”
(2).泛称峡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北即 苍山 ,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 清 阮元 《由龙洞岩下西过三龙潭》诗:“ 三龙潭 峡口,如防復如堂。”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个极险的山峡中间, 河 水从三条峡口奔腾而出,真象千军万马似的。”  ——《漢語大詞典》
双洲(双洲)
许有孚有双洲集  ——《骈字类编》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塔 tǎ《國語辭典》

塔 [ tǎ ]

  1. 形高頂尖的建築物,築於佛寺內用以藏舍利和經卷等。源出於印度。層數多為單數,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也稱為「佛圖」、「浮圖」、「浮屠」、「窣堵波」。
  2. 高聳而形狀似塔的建築物。如:「燈塔」、「水塔」、「瞭望塔」、「金字塔」。
  3. 一種西式點心。為英語tart的音譯。指上層無皮露餡的小甜餅或水果派。如:「蛋塔」、「椰子塔」。
柱 zhù《國語辭典》

柱 [ zhù ]

  1. 屋中直立以支持梁的粗木。《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也称为「柱子」。
  2. 泛称细长像柱形的东西。如:「水柱」、「花柱」。
  3. 琴瑟上系弦的木条。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 支持。汉·王充《论衡·谈天》:「且鼇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
  2. 讥刺。《汉书·卷六七·朱云传》:「既论难,连柱五鹿君。」通「拄」。
天中 tiān zhōng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漢語大詞典》
万顷(萬頃)wàn qǐng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