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蝼蚁(螻蟻,螻螘)lóu yǐ
亦作“ 螻螘 ”。
(1).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庄子·列御寇》:“在上为鸟鳶食,在下为螻蚁食。”《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缕螘之穴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况夫螻蚁至微,微而有知。”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围》:“巨鱼失水,反遭螻蚁之欺。”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蚁便了。”一说蝼蚁即蚂蚁。参阅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二。
(2).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后汉书·班固传上》:“ 固 ( 班固 )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螻螘,窃观国政。”《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所以不惮鼎鑊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计重而螻蚁命轻。” 明 刘基 《水调歌头》词:“螻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 清 曾国藩 《和邵君墓志铭》:“愍东南之大戾,仁圣与螻螘而同捐。” ——《漢語大詞典》
(1).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庄子·列御寇》:“在上为鸟鳶食,在下为螻蚁食。”《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缕螘之穴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况夫螻蚁至微,微而有知。”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围》:“巨鱼失水,反遭螻蚁之欺。”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蚁便了。”一说蝼蚁即蚂蚁。参阅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二。
(2).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后汉书·班固传上》:“ 固 ( 班固 )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螻螘,窃观国政。”《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所以不惮鼎鑊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计重而螻蚁命轻。” 明 刘基 《水调歌头》词:“螻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 清 曾国藩 《和邵君墓志铭》:“愍东南之大戾,仁圣与螻螘而同捐。” ——《漢語大詞典》
乌鸢(烏鳶)wū yuān
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庄子·列御寇》:“ 庄子 将死,弟子欲厚葬之……曰:‘吾恐乌鳶之食夫子也。’” 前蜀 韦庄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诗:“阵前鼙鼓晴应响,城上乌鳶饱不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拟一絶云:‘ 汉 将讨 楼兰 ,旗荡朔云破。战鼓半天声,乌鳶已相贺。’”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厚薄 hòu báo
(1).厚度。《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飭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薄厚,塋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脯腊》:“作甜脆脯法:腊月取麞、鹿肉,片,厚薄如手掌。直阴乾,不着盐。脆如凌雪也。” 清 孙枝蔚 《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不闻拨刺转堪疑,到手且看石厚薄。”
(2).犹浓淡;稀稠。《周礼·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杓中下--先试,不下,更与水蜜。”
(3).犹大小;多少。《商君书·开塞》:“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大小,则赏有多少。”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使其并贤居治,则功有厚薄。”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夫三等以上,钱物之数,虽其亲戚不能周知,至于物力之厚薄,则令佐之稍有才者,可意度也。” 清 李渔 《巧团圆·词源》:“那些择婿之家,不问腹笥之盈虚,止询家私之厚薄。” 陈毅 《满江红·访问椰庄公社》词:“我来访,事事学,问收入,问厚薄。”
(4).顺利和蹇滞。多指命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僕,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汉书·叙传上》:“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参天墬而施化,岂云人事之厚薄哉?”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
(5).犹亲疏。《淮南子·主术训》:“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 集而论之”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皆知其不终,而情有彼此,是为厚薄由于爱憎,奚豫於成败哉?以爱憎为厚薄,又亏於雅体矣。”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考行取友甚峻,能銖两人伦,而滔滔者莫见其厚薄。”《玉娇梨》第一回:“﹝ 杨御史 ﹞走进厅来望着 白公 便叫道:‘年兄好人,一般都是朋友,为何就分厚薄?’”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小朋友,谁道上天生人有厚薄?”
(6).指富裕或穷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世俗不以厚薄为鄙陋,富者过奢,贫者殫财,刑法不能禁,礼义不能止。”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每岁自三四元以至百餘元,皆视其家之厚薄而定焉。”
(7).犹好坏。《荀子·成相》:“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唐 元稹 《唐上柱国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报 愔 以惠,报 錡 以常,称示厚薄,俾文相当。”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臣闻国之文章应於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看他举止如何,斟酌待他的厚薄就是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浙人以白露节前,早晚得雨,见秋成之厚薄。” ——《漢語大詞典》
(2).犹浓淡;稀稠。《周礼·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杓中下--先试,不下,更与水蜜。”
(3).犹大小;多少。《商君书·开塞》:“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大小,则赏有多少。”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使其并贤居治,则功有厚薄。”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夫三等以上,钱物之数,虽其亲戚不能周知,至于物力之厚薄,则令佐之稍有才者,可意度也。” 清 李渔 《巧团圆·词源》:“那些择婿之家,不问腹笥之盈虚,止询家私之厚薄。” 陈毅 《满江红·访问椰庄公社》词:“我来访,事事学,问收入,问厚薄。”
(4).顺利和蹇滞。多指命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僕,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汉书·叙传上》:“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参天墬而施化,岂云人事之厚薄哉?”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
(5).犹亲疏。《淮南子·主术训》:“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 集而论之”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皆知其不终,而情有彼此,是为厚薄由于爱憎,奚豫於成败哉?以爱憎为厚薄,又亏於雅体矣。”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考行取友甚峻,能銖两人伦,而滔滔者莫见其厚薄。”《玉娇梨》第一回:“﹝ 杨御史 ﹞走进厅来望着 白公 便叫道:‘年兄好人,一般都是朋友,为何就分厚薄?’”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小朋友,谁道上天生人有厚薄?”
(6).指富裕或穷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世俗不以厚薄为鄙陋,富者过奢,贫者殫财,刑法不能禁,礼义不能止。”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每岁自三四元以至百餘元,皆视其家之厚薄而定焉。”
(7).犹好坏。《荀子·成相》:“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唐 元稹 《唐上柱国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报 愔 以惠,报 錡 以常,称示厚薄,俾文相当。”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臣闻国之文章应於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看他举止如何,斟酌待他的厚薄就是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浙人以白露节前,早晚得雨,见秋成之厚薄。” ——《漢語大詞典》
临风(臨風)lín fēng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漢語大詞典》
拊掌 fǔ zhǎng
拍手,鼓掌。表示欢乐或愤激。《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操 大拊掌笑,会者皆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唐 柳宗元 《答贡士沈起书》:“覩足下《咏怀》五篇,僕乃拊掌愜心,吟玩为娱。”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王病随愈。” 清 钮琇 《觚賸·半仙》:“众为拊掌久之。” ——《漢語大詞典》
菊花 jú huā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品种很多。供观赏,有的品种可入药。 南朝 梁 王筠 《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菊花偏可憙,碧叶媚金英。”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宋 戴复古 《九日》:“醉来风帽半欹斜,几度他乡对菊花。”
(2).酒名。 唐 王绩 《赠学仙者》诗:“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参见“ 菊花酒 ”。
(3).饼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饼店》:“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 ——《漢語大詞典》
(2).酒名。 唐 王绩 《赠学仙者》诗:“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参见“ 菊花酒 ”。
(3).饼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饼店》:“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