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

和岘宋代〕《导引(开宝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缇管一阳生。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载路溢欢声。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和声)
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睹环海澄清。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岁时丰衍九土升平

岁时(歲時)suì shí
(1).一年,四季。《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郑玄 注:“其岁时,今岁四时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清 唐甄 《潜书·居心》:“假居於人之室,近则月日,久则岁时。”
(2).岁月;时间。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唐 韩愈 《赠族侄》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宋 王安石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自 郭劝 以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
(3).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灋。” 孙诒让 正义:“此云岁时,唯谓岁之二时春、秋耳。”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叔仲伯季、姊妹、诸姑洎友壻、弥孙,岁时与会集者,百有餘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琉球入学》:“寻又遣 蔡朝用 等五人至,今在南雍,处以 光哲堂 ,岁时给衣物如例。” 郁达夫 《东指关》:“现在岁时伏腊,也还有人去顶礼膜拜哩。”
(4).年景;年成。《后汉书·段熲传》:“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而古时的支配者偏偏会‘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以为岁时的丰啬都好像是王、卿士、师尹的力量了。”  ——《漢語大詞典》
丰衍(豐衍)fēng yǎn
(1).犹言茂盛蕃衍。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履》:“富饶丰衍,快乐无已。”《魏书·崔辩传》:“十数年间,户口丰衍。”《旧五代史·晋书·王瑜传》:“会 濮郡 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
(2).犹言富裕盈足。 晋 鲁褒 《钱神论》:“君长者丰衍而有餘,臣僕者穷竭而不足。”《新唐书·陈子昂传》:“屯田广夷,仓庾丰衍。” 宋 司马光 《论财利疏》:“三司使久於其任,能使用度丰衍。” 明 罗日褧 《咸宾录·西夷志一·天竺》:“其地土广人稠,财物丰衍。”
(3).指文章内容充实富赡。 明 宋濂 《俞先生墓碑》:“为文宏厚凝朴,丰衍不窘。”
(4).犹宽广。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既祭而出,登墉以望,爰得美地,丰衍端夷,水环以流,有頖宫之制。”  ——《漢語大詞典》
九土 jiǔ tǔ
(1).九州的土地。《国语·鲁语上》:“ 共工氏 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韦昭 注:“九土,九州之土也。” 晋 潘岳 《籍田赋》:“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一。” 五代 齐己 《丙寅岁寄潘归仁》诗:“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餘。”
(2).九州。《后汉书·张衡传》:“思九土之殊风兮,从 蓐收 而遂徂。” 李贤 注:“九土,九州也。” 宋 司马光 《乞官刘恕一子札子》:“至於十国五代之际,群雄竞逐,九土分裂。” 傅敷 《瘗鹤铭》:“即今沧海起波澜,九土汨没地轴残。”
(3).泛指各种地形、土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蒍掩 书土田:度山林,鳩藪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 晋 杜预 注:“量九土之所入,而治理其赋税。”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升平(昇平)shēng píng
      太平。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今宜改葬 蕃 武 ,选其家属诸被禁錮,一宜蠲除,则灾变可消,昇平可致也。”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平山冷燕》第一回:“话説先朝隆盛之时,天子有道,四海昇平,文武忠良,万民乐业。”
      太平。《汉书·梅福传》:“使 孝武帝 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恩诏》之二:“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宋 朱淑真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