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肃貂蝉贵。南丰学问,文昭节义。
王义山〔宋代〕《瑞龙吟(寿京尹曾留远)》
晨光曙。遥见□灼文奎,照天心处。峨眉棱上西飞,北魁南极,腾辉灿丽。
神皋地。争看碧幢旗戟,蔼然佳气。深深有美堂中,绣帏□幕,笙歌不住。
知是元戎初度,玉觥频举,云堤烟市。时听笑声,都人相贺相语。人人说是,活佛生今世。襟怀内、严霜莹月,春风秋水。文肃貂蝉贵。南丰学问,文昭节义。若问庄椿岁。堪谁比,清源曾公寿齿。郎君宥府,衮衣荣侍。
神皋地。争看碧幢旗戟,蔼然佳气。深深有美堂中,绣帏□幕,笙歌不住。
知是元戎初度,玉觥频举,云堤烟市。时听笑声,都人相贺相语。人人说是,活佛生今世。襟怀内、严霜莹月,春风秋水。文肃貂蝉贵。南丰学问,文昭节义。若问庄椿岁。堪谁比,清源曾公寿齿。郎君宥府,衮衣荣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名-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動-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肃 ( 肅 ) sù
肃 [ sù ]
- 恭敬:~立。~坐。~然。
- 严正,认真:严~。~静。~穆。整~。
-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客。
- 萎缩:~杀。
貂蝉(貂蟬)diāo chán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 赵惠文 冠’。” 刘昭 注:“ 应劭 《汉官》曰:‘説者以金取坚刚,百鍊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
(2).借指貂蝉冠。《南史·江淹传》:“初, 淹 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固曰异种贱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蝉、袭青紫而已。”参见“ 貂蝉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唐 崔颢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 长安 貂蝉多,死去谁復算!”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无计可施, 貂蝉 请自献身,以博 董卓 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 吕布 ,离间两人关系,终借 吕布 之手,杀死 董卓 。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 王允 献 貂蝉 於 董卓 ,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 貂蝉 之名,惟《董卓传》云, 卓 尝使 布 守中閤, 布 与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长吉 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 貂蝉 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 黄右原 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诱 董卓 ,进 刁蝉 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 刁蝉 之即 貂蝉 ,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漢語大詞典》
(2).借指貂蝉冠。《南史·江淹传》:“初, 淹 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固曰异种贱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蝉、袭青紫而已。”参见“ 貂蝉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唐 崔颢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 长安 貂蝉多,死去谁復算!”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无计可施, 貂蝉 请自献身,以博 董卓 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 吕布 ,离间两人关系,终借 吕布 之手,杀死 董卓 。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 王允 献 貂蝉 於 董卓 ,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 貂蝉 之名,惟《董卓传》云, 卓 尝使 布 守中閤, 布 与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长吉 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 貂蝉 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 黄右原 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诱 董卓 ,进 刁蝉 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 刁蝉 之即 貂蝉 ,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漢語大詞典》
贵 ( 貴 ) guì
贵 [ guì ]
-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 值得看重,重视:可~。
-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 姓。
南丰(南丰)
宋 陆游 春日绝句八首 其七 读罢南丰数行字,满山烟雨共凄迷。 ——《骈字类编》
学问(學問)xué wèn
(1).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汉 贾山 《至言》:“学问至於芻蕘者,求善无饜也。”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临。”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求其放心》:“夫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
(2).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宋 苏轼 《登州谢上表》:“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未必强似公公。” 老舍 《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得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胡适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如: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
(4).道理;水平。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 王汶石 《大木匠》:“我 桃叶 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漢語大詞典》
(2).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宋 苏轼 《登州谢上表》:“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未必强似公公。” 老舍 《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得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胡适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如: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
(4).道理;水平。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 王汶石 《大木匠》:“我 桃叶 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漢語大詞典》
文昭 wén zhāo
(1).文德昭著。《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李善 注:“ 汉武帝 赠故 朱崖 太守 董广 詔曰:‘伐叛柔服,文昭武烈。’ 曹植 令曰:‘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
(2).谓宗庙位次。 文王 之子为昭。《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昔在 文 昭,今惟 武 穆。” 李善 注:“言昔者在 高祖 之子为王,同於 文王 之昭,今帝之子为王,又同 武王 之穆……《汉书》 韦玄成 议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昭穆,父子之迭号,千祀而一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二叔辨》:“徧考经传诸子,无并 管 、 蔡 、 霍叔 为三叔者,至谓下文方列 文 昭,故不谓 管 蔡 ,説更无理。”参见“ 文昭武穆 ”。 ——《漢語大詞典》
(2).谓宗庙位次。 文王 之子为昭。《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昔在 文 昭,今惟 武 穆。” 李善 注:“言昔者在 高祖 之子为王,同於 文王 之昭,今帝之子为王,又同 武王 之穆……《汉书》 韦玄成 议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昭穆,父子之迭号,千祀而一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二叔辨》:“徧考经传诸子,无并 管 、 蔡 、 霍叔 为三叔者,至谓下文方列 文 昭,故不谓 管 蔡 ,説更无理。”参见“ 文昭武穆 ”。 ——《漢語大詞典》
节义(節義)jié yì
亦作“ 节谊 ”。 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后汉书·安帝纪》:“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穀,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 李贤 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新唐书·张建封传》:“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赐之,曰:‘卿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按,《旧唐书·张建封传》作“节义”。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论节义呵,我学那存忠孝施正礼行仁道治纲常 伊尹 扶 汤 。” 清 顾炎武 《述古》诗:“ 孝武 尊六经,其功冠百王,节义生人材,流风被 东京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