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陈师道宋代〕《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

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
出门欲何向,坂丸随所击。
百年余几何,十步复一息。
同来二三子,楚楚颇修饰。
行前强老夫,径捷疲峻陟。
山门开烟霏,禅房闭岑寂。
口燥沾茗椀,久厄此为德。
逐日下西山,草路荒不识。
回溪转钩曲,门径入绳直。
故人喜领客,内愧积腹臆。
所来为亲旧,扫除称寥閴。
疾风无末势,过雨有余沥。
高花初欲然,平荷已如拭。
因君感衰盛,丑好移顷刻。
交新厌区区,话旧听历历。
谈间十一二,四座已倾侧。
茅屋漏风霜,山田带沙砾。
尚能哀此老,举手触四塞。
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学诗有新功,黄魏共推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涧底松超拔天壁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涧底松(澗底松)jiàn dǐ sōng
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宋 苏辙 《徐孺亭》诗:“ 徐君 鬱鬱涧底松, 陈君 落落堂上栋。”亦省作“ 涧松 ”。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宋 陆游 《涧松》:“涧松鬱鬱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漢語大詞典》
超拔 chāo bá
(1).拔擢;越级提升。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圣主龙兴於仓卒,良辅超拔於际会。”《晋书·慕容盛载记》:“ 盛 引见百僚于东堂,考详器艺,超拔者十有二人。”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恐其立异勋,歘然自超拔。” 郭沫若 《豕蹄·司马迁发愤》:“割了睾丸的 司马迁 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
(2).出色;超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盖胜赏神乡,秀情超拔矣。”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或至於无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著有《颠草》四卷,超拔可诵。” 郭沫若 《雄鸡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的气韵生动,意想超拔,真足令人深深感动。”
(3).道教语。谓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前蜀 杜光庭 《众修三元醮词》:“未穷超拔之源,徒慕清虚之旨。”参见“ 超升 ”。
(4).佛教语。谓得到超度,脱离苦难。 清 洪升 《长生殿·情悔》:“我 杨玉环 生遭惨毒,死抱沉冤,或者能悔前愆,得有超拔之日,也未可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我辈冷水浸骨,超拔无日。君倘再履人世,祈捞残骨葬一义冢,则惠及泉下者多矣。” 胡适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丢开了那自称的个人灵魂的超拔,尽量用人的新想象力和新智力去推行那充分社会化了的新宗教与新道德,努力谋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
(5).比喻得到解救或赦免。《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小人是个良民,从来与这班人不曾识面,何尝与他同盗?其实是霹空陷害,望爷爷超拔!”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狱囚囚官》:“其犯重辟者,亦当设法超拔。”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天壁 tiān bì
高耸入天的崖壁。极言山崖峭壁之高。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 仇兆鳌 注:“天壁,谓壁高插天。” 宋 陈师道 《和黄充实游南山》:“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