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南朝 nán cháo
1.我国 南北朝 时期,据有 江 南地区的 宋 、 齐 、 梁 、 陈 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故后人或借指 南京 。 唐 周贺 《送绍康归建业》诗:“ 南朝 秋色满,君去意如何?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塚多。” 清 陈恭尹 《秋日西郊宴集》诗:“欲洒 新亭 数行泪, 南朝 风景已全非。”详“ 南北朝 ”。
2.泛称位于南方的 南宋 、 南明 。 宋 范仲淹 《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今有见虏主亲信,须指挥 夏州 令 杨守素 入南朝勾当,必是动有关报。今来虏使却言北朝并不子细。”《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已渡河,乃呼曰:‘使南朝若遣二千人守河,我辈怎生得渡哉。’”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何意南朝天子,竟投大将之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 田汉 《看成都京剧团演〈杨八姐盗刀〉》诗:“雉尾娥眉胆气豪,如飞双骑转南朝。” ——《漢語大詞典》
2.泛称位于南方的 南宋 、 南明 。 宋 范仲淹 《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今有见虏主亲信,须指挥 夏州 令 杨守素 入南朝勾当,必是动有关报。今来虏使却言北朝并不子细。”《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已渡河,乃呼曰:‘使南朝若遣二千人守河,我辈怎生得渡哉。’”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何意南朝天子,竟投大将之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 田汉 《看成都京剧团演〈杨八姐盗刀〉》诗:“雉尾娥眉胆气豪,如飞双骑转南朝。” ——《漢語大詞典》
官纸(官紙)guān zhǐ
官府公用的纸张。《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年十餘岁随父为 湘州 行事,不书官纸,以成亲之清白。” 宋 陈师道 《从寇生求茶库纸》诗:“ 南朝 官纸女儿肤,玉版云英比不如,乞与此翁元不称,他年留待 大苏 书。” ——《漢語大詞典》
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肤 ( 膚 ) fū
肤 [ fū ]
- 肉体表面的皮:皮~。肌~。切~之痛。体无完~。
- 表面的,浅薄的:~浅。~泛。
- 大:“薄伐猃狁,以奏~公”(“肤公”即“大功”)。
玉版 yù bǎn
亦作“ 玉板 ”。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杀人荡秋波含情两眸,哄杀人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漢語大詞典》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杀人荡秋波含情两眸,哄杀人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漢語大詞典》
云英(雲英)yún yīng
(1).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又云母有五种……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 唐 白居易 《早服云母散》诗:“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云英五色,芝草丛生弥望。”
(2).云气的精华,甘露。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下潜醴泉,上受云英。” 赵幼文 校注:“云英谓甘露。”
(3).泛指露珠,水珠。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入林屋洞》:“屨泥惹石髓,衣湿霑云英。” 清 徐昂发 《漱玉亭》诗:“飞瀑溅积素,上散为云英。”
(4).指白色的花。 宋 晁端礼 《蓦山溪》词:“飞雪满空来,翦云英、羣仙齐到。” 宋 赵以夫 《念奴娇》词:“萼緑凌风,云英怯冷,未放 瑶池 宴。” 清 曹寅 《病目初愈思与书宣小饮时轩前玉兰将开》诗:“欲摘琼枝邀夜坐,共看光彩化云英。”
(5). 唐 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名。传说 裴航 过 蓝桥驿 ,以玉杵臼为聘礼,娶 云英 为妻。后夫妇俱入 玉峰 成仙。事见 唐 裴铏 《传奇·裴航》。诗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 宋 苏轼 《南歌子·寓意》词:“ 蓝桥 何处觅 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 云英 如有意,亲为擣玄霜。” 周实 《哭洗酲》诗:“纫兰搴杜更多情,年年佳耦求 云英 。”
(6). 唐 代 锺陵 著名歌姬名。 唐 罗隐 《嘲锺陵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宋 吴文英 《庆春宫》词:“偷相怜处,熏尽金篝,销瘦云英。” 清 赵翼 《扬州观剧》诗:“经年不听游仙曲,重为云英一断肠。” 周咏 《无题》诗:“ 月华楼 畔记吹笙,心鏤云英未嫁情。” ——《漢語大詞典》
(2).云气的精华,甘露。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下潜醴泉,上受云英。” 赵幼文 校注:“云英谓甘露。”
(3).泛指露珠,水珠。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入林屋洞》:“屨泥惹石髓,衣湿霑云英。” 清 徐昂发 《漱玉亭》诗:“飞瀑溅积素,上散为云英。”
(4).指白色的花。 宋 晁端礼 《蓦山溪》词:“飞雪满空来,翦云英、羣仙齐到。” 宋 赵以夫 《念奴娇》词:“萼緑凌风,云英怯冷,未放 瑶池 宴。” 清 曹寅 《病目初愈思与书宣小饮时轩前玉兰将开》诗:“欲摘琼枝邀夜坐,共看光彩化云英。”
(5). 唐 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名。传说 裴航 过 蓝桥驿 ,以玉杵臼为聘礼,娶 云英 为妻。后夫妇俱入 玉峰 成仙。事见 唐 裴铏 《传奇·裴航》。诗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 宋 苏轼 《南歌子·寓意》词:“ 蓝桥 何处觅 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 云英 如有意,亲为擣玄霜。” 周实 《哭洗酲》诗:“纫兰搴杜更多情,年年佳耦求 云英 。”
(6). 唐 代 锺陵 著名歌姬名。 唐 罗隐 《嘲锺陵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宋 吴文英 《庆春宫》词:“偷相怜处,熏尽金篝,销瘦云英。” 清 赵翼 《扬州观剧》诗:“经年不听游仙曲,重为云英一断肠。” 周咏 《无题》诗:“ 月华楼 畔记吹笙,心鏤云英未嫁情。” ——《漢語大詞典》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動-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 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 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 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 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 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 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 比利時的簡稱。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動-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 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 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 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 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 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