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国史法,心要藏经郛。

朱翌宋代〕《宣城书怀

高爽清凉郡,登临佳丽都。
上连三蜀重,旁挟两淮趋。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舻。
新林天际浦,青草柳边湖。
丁令鹤归晚,琴高鲤疾驱。
高城布渠答,近市表浮屠。
龙具深耕雨,牛车富入租。
钟鱼广教饭,箫鼓敬亭巫。
祷请俱先诣,斋修必尽愚。
虔恭问杯珓,畴昔梦摴蒱。
桃李万家邑,鱼盐百贾区。
棋争三品胜,钱为七郎输。
湖上同皇甫,楼中记独孤。
五云裘可作,天马锦应无。
射的穿云白,莲房照水乌。
山精今及采,鹰爪得同拘。
右史隶题榜,太和存漏壶。
劘牙虞吏像,衣褐卯神图。
蝎走收宵螫,蜂讙保穴雏。
泉甘黄薜旧,茶隽白云腴。
幽寂谷留马,凌歊舟若凫。
山登天柱石,水暖句溪蒲。
洞启三天秘,滩愁六刺迂。
轻烟藏石女,微雨浴花姑。
半夜笛声起,临轩桂影敷。
谢公亭别范,孔子井犹洙。
舟起鹭前导,桥横龙未雩。
子安飞远近,杜宇诉朝晡。
示爽归田约,怀冰洒篆娱。
白公谢霞绮,荀媪进雕胡。
神王能旁达,心闲免外虞。
白龟飞入楚,赤马棹通吴。
孤枕喧鼯鼠,南亭听蟪蛄。
贡先红毯贵,俗尚褐袍粗。
蝉蜕裴丞相,聪明陆大夫。
刘诗送拄杖,班传出葫芦。
露柱从师指,金杯受赐殊。
汉书国史法,心要藏经郛。
鲋活有奇术,归还真梦驱。
苦心思懿老,一钵走元孚。
潜隐大中主,躬行外域膜。
储神天北极,系念水西隅。
内屏如来地,当阳造化炉。
千年犹可想,一绝定非谀。
昔在中书省,亲闻大禹谟。
土阶临黼座,文石上丝絇。
红绕当阶药,阴留一院梧。
不才持史笔,有愧但书厨。
卜筑随鲲徙,囚山与鹏俱。
忘怀从北院,归命只南庐。
作赋先招隐,移文卒谢逋。
晚归真发覆,岂意辱嘘枯。
黄屋南巡岳,侯圭毕会涂。
时持莘野鼎,来采会稽菰。
圣主新更化,羁臣首辨诬。
书修天禄阁,游并道山儒。
汩没颜容改,因循岁月徂。
此生甘泛梗,余论许分符。
节近书云日,轮驱画鹿朱。
川华冰片合,山曲卧屏纡。
入腊占三白,登堂展七扶。
人家多露积,村鼓不鸣桴。
身奉三年最,魂收一纪逾。
可无人叹息,粗免鬼揶揄。
夜引星朝斗,晨瞻日出嵎。
两旗叹潦倒,五马忘崎岖。
严濑犹如睦,昆山恐是苏。
深怜百口逐,只办四方糊。
旋磨鱼千里,弥缝金十奴。
何如今守馥,犹愧旧官呼。
笏有看山拄,歌无击缶呜。
江山真肺腑,鱼鸟自葭莩。
正赖管城子,能抬墨客徒。
李梅诗格律,斑竹政规模。
事省囚宽系,年丰酒易沽。
近分驷监,遣牧决波騟。
苗狝申军法,蕃宣奉帝俞。
校旗推妙手,啮镞视张弧。
杼轧丝双繭,篁包米一桴。
遇风专戒火,听雨甚忧圩。
酒盏经旬把,歌茵特地铺。
赐金夸魏绛,雇曲少周瑜。
硕果园林密,春山雨露濡。
木瓜红镂体,银杏绿匀肤。
栗发风前罅,柑垂霜后株。
蚁侵梨酿蜜,盘走芡圆珠。
野蔌多将{上艹下左禾右旱},春盘细剪蒌。
谁同九日菊,难得一枝萸。
水阅寻鱼鶒,沙连合阵鸬。
爱闲多闭阁,因事或操觚。
每捷惭铜钵,工夫体辘轳。
僧谈曾接会,老境合师瞿。
窗月重重镜,松风一一竽。
饫餐佳境蔗,旋鱠早秋鲈。
本是烟霞痼,何疑山泽癯。
计难出柏马,收必在桑榆。
旧事论新事,今吾非故吾。
意中不足致,身外复何须。
朝市安能隐,田园久已芜。
斯言诚有味,端不减醍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汉书国史心要

汉书 hàn shū
书名,东汉班固撰。父班彪继《史传》而作《后传》,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续不详,又缀集史料,撰成本书。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内,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续成,成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整理自网络》
国史(國史)guó shǐ
(1).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狱。”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
(2).国之史官。《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药》诗:“到底只留为謔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漢語大詞典》
法 fǎ《國語辭典》

法 [ fǎ ]

  1. 律令。如:「法令」、「法律」。《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2. 制度。《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3. 范式、原则。如:「文法」、「语法」。
  4. 途径。如:「方法」、「办法」。
  5.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坛」。《五灯会元·卷六·谷山藏禅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6. 方术、技巧。如:「道士作法」、「魔法」。
  7. 法国的简称。旧音ㄈㄚˋ fà。如:「中法战争」、「英法战争」。
  8. 姓。如汉代有法雄。
  1. 仿效。如:「效法」。《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1. 可为法则的。如:「法书」、「法帖」。
  2. 属于佛家的。如:「法衣」、「法号」。

法 [ fā ]

  1. 在「没法儿」、「想个法儿」等语词中的音读。

法 [ fá ]

  1. 参见「法子 」条。
心要 xīn yào
佛教语。指心性上精要的法义。《坛经·宣诏品》:“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 唐 白居易 《八渐偈》序:“初, 居易 常求心要於师,师赐我八言焉: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捨。” 宋 秦观 《寄陈季常》诗:“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  ——《漢語大詞典》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1.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2.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1.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1.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2.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3.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4.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5.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10. 缢死,上吊:自~。
  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12. 古同“京”,数目。
  13. 姓。
郛 fú《國語辭典》

郛 [ fú ]

  1. 外城。《左传·隐公五年》:「伐宋,入其郛,以报东门之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