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霈待时举,妙化通天心。

陈洵直宋代〕《九锁步虚词·第六龙吟锁

崿嶂洞阴窅,嶕峣郁千寻。
不有不测渊,蜿蜒伏萧森。
作霈待时举,妙化通天心。
六锁度灵钥,综御归龙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待时通天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霈 pèi《國語辭典》

霈 [ pèi ]

  1. 大雨或指及时雨。如:「甘霈」、「霈霖」。唐·韩愈、孟郊〈秋雨联句〉:「禽情初啸俦,础色微收霈。」
  2. 比喻恩泽。唐·李邕〈淄州刺史谢上表〉:「雨露深仁,霑霈及于萧艾。」唐·柳宗元〈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霈泽斯降,膏润无遗。」
  1. 雨势盛大。唐·李白〈明堂赋〉:「于斯之时,云油雨霈。」
待时(待時)dài shí
谓等待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天地顺动,百度弗渝,待时而行,处顺以守。” 秦似 《比大和比小》:“所以这些枪,就静静躺在货架上,只好待时而沽。”  ——《漢語大詞典》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
妙 miào《國語辭典》

妙 [ miào ]

  1. 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2. 神奇、奇巧。如:「巧妙」、「奇妙」、「奧妙」、「玄妙」、「微妙」。
  3. 有趣的。如:「這個點子真妙!」
  4. 幼小。漢·王符《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詩:「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1. 精微深奧的事理。《老子·第一章》:「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唐·白居易〈動靜交相養賦〉:「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2. 姓。如明代有妙齡。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1.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2.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3.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4.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5.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6.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7.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8.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1.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2.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1. 参见「化子 」条。
通天 tōng tiān
(1).“ 通天冠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璽。” 薛综 注:“通天,冠名也。”《魏书·礼志一》:“既而帝冠通天,絳纱袍,临饗礼。” 唐 李白 《大猎赋》:“君王于是峨通天,靡星旃,奔雷车,挥电鞭。”
(2).“ 通天犀 ”的省称。 唐 元稹 《驯犀》诗:“行地无疆费传驛,通天异物罹幽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夜明犀,其状类通天。”
(3).“ 通天臺 ”的省称。《汉书·扬雄传上》:“是时未輳夫 甘泉 也,乃望 通天 之绎绎。” 颜师古 注:“ 通天 ,臺名也。言虽未至 甘泉 ,则遥望见 通天臺 也。”
(4).上通于天。形容极高。 唐 杜甫 《望岳》诗:“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元 刘因 《玉乳峰》诗:“旧见剑光曾犯斗,谁教箭筈亦通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他们攀登上 老爷岭 的二十里乱石头通天猴路。”
(5).形容本领极大或权势极重。《四游记·龙王投奔南海》:“彼即有百万雄兵,通天本事,亦无所用其武矣。”《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圆》:“奸臣 贾似道 当国,封为 魏国公 ,权威通天。” 李国文 《花园街五号》第一章七:“ 吕莎 目前的身分,是市委书记 韩潮 的儿媳,好多单位想把这位通天人物抢到手还来不及呢。”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