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道聿兴,教学无替。

江总南北朝〕《释奠诗应令八章

敬逊三德,厥修六艺。师圣发矇,尊儒启滞。若括资羽,如金待砺。

雅道聿兴,教学无替。

希代明王,应期圣主。裁成品物,奄有区宇。篇籍芬场,诗书照府。

笼樊七十,驱驭三五。

于赫上嗣,毓德元良。崇贤既辟,驰道飞芳。仪刑震象,问望离方。

夏戈秋籥,日就月将。

肆礼虞庠,弘风阙里。降心下问,劳谦让齿。五方耸听,百辟倾耳。

济济耆生,莘莘胄子。

閒歌有节,合舞惟恭。阶陈樽篚,庭列笙镛。誉宣四学,业阐三雍。

森沉灵宇,依稀神纵。

奠馀币久,辰良景暮。黍稷非馨,蘋蘩式昨。崇敬台保,昭彰审谕。

翠盖移阴,斑轮徐渡。

年灰迭起,星琯环周。春凋树色,日藻川流。雪花迟舞,云叶双抽。

雾开金堨,冰销石沟。

肃仰鸿化,恭闻盛典。人握悬藜,家藏瑚琏。顾惟朽谢,暮识肤浅。

恩谬爵浮,心惭貌㥏。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雅道教学无替

雅道 yǎ dào
(1).正道;忠厚之道。《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恭惟故府尚书 王公 ,标延雅道,藻耀儒林,业裕匡时,仁周济物。” 清 章学诚 《复崔荆州书》:“今诸縉绅,磨勘月餘,签摘如麻,甚至屡加詆詰嘲笑,全失雅道。”
(2).指创作、欣赏诗、书、画等风雅之事。 隋 江总 《庄周画颂》:“丹青可久,雅道斯存。” 唐 郑谷 《寄题诗僧秀公》诗:“近来雅道相亲少,唯仰吾师所得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序》:“ 唐 几三百年,鼎钟挟雅道,中间大体三变。”
(3).高雅不俗。《红楼梦》第二三回:“踟蹰再四,单把那文理雅道些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牀顶上,无人时方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於外面书房内。”  ——《漢語大詞典》
聿 yù《國語辭典》

聿 [ yù ]

  1. 筆。《說文解字·聿部》:「聿,所以書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秦以後皆作筆字。」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咸執牘聿,至于祠下。」
  2. 姓。如商代有聿速。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傅毅傳》:「二志靡成,聿勞我心。」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教学(教學)jiào xué
    (1).指教育。《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后汉书·章帝纪》:“十一月壬戌,詔曰:‘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南史·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
    (2).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颜由 , 颜回 父,字 季路 。 孔子 始教学於 闕里 而受学,少 孔子 六岁。”《东观汉记·邓禹传》:“﹝ 邓禹 ﹞篤於经书,教学子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西录》:“室三楹,庭三楹,曰‘一字斋’,即 徐学庵 教学处。” 李广田 《〈散文三十篇〉序》:“二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也一直以写作为副业。”
    教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间有一个教学的先生,姓 阮 ,叫 阮太始 。” 赵树理 《金字》:“在乡村集镇上教小学,教学以外的杂事很多:赛神唱戏写通知,写神庙对联,村里人有了红白大事写请柬、谢帖、庚帖(婚约)、灵牌。”  ——《漢語大詞典》
    无替(無替)wú tì
    不废;无尽。《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 孔 传:“使无废其职。”《北史·羊祉传》:“詔册褒美,无替伦望。” 唐 李频 《长安书怀投知己》诗:“与善应无替,垂恩本有终。” 清 刘大櫆 《郑之文传》:“ 乾隆 三十二年,復加恩世袭恩骑尉,永永无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