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边。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

史承谦清代〕《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

楚江边。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

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

似此伤心能几?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弦。

更休题、章台何处,伴湘波、花木暗啼鹃。惆怅明珠翠羽,断础荒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楚江苔痕玉座灵迹

楚江 chǔ jiāng
(1). 楚 境内的江河。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 天门 中断 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 宋 吴文英 《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 江 南古调,怨抑难招, 楚 江沉魄。”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 楚 江同 宋玉 ,君今 吴 市访 梁鸿 。”
(2).见“ 楚江体 ”。  ——《漢語大詞典》
边 ( 邊 ) biān《國語辭典》
  1. 「邊 」的異體字。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苔痕 tái hén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漢語大詞典》
玉座 yù zuò
(1).帝王的御座。《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台〉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 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羣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宋 梅尧臣 《金沙花》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
(2).代称帝王。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清 汪懋麟 《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诗:“敛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
(3).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仇兆鳌 注:“玉座,神牀也。”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 洛阳 八陵那忍説,玉座尘昏松柏寒。” 清 顾炎武 《赋得秋柳》诗:“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照斜。”
(4).指道观的神座。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诗:“金屋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唐 王师简 《三茅君素像记》:“设云幄於两楹,分玉座而鼎足。”
(5).作仙人代称。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
(6).器物的饰玉的底座。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词:“ 闽 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漢語大詞典》
灵迹(靈蹟)líng jì
亦作“ 灵跡 ”。亦作“ 灵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