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史笔(史筆)shǐ bǐ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漢語大詞典》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漢語大詞典》
善 shàn《國語辭典》
善 [ shàn ]
名-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为善最乐」、「隐恶扬善」。
- 有德行的人、好人。《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 姓。如宋代有善辰。
- 亲善、交好。《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与蔡邕素善。」
- 喜好、喜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爱惜。《荀子·彊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 美好的。如:「善人」、「善事」、「善行」。
- 熟悉的。如:「面善」。
- 擅长。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战」。《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容易。如:「善变」、「善疑」、「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 表赞美、称许之词。《文选·枚乘·七发》:「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记事(記事)jì shì
(1).记录君主行为;记录军国大事。《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唐 权德舆 《洪州西山风雨池记》:“ 春秋 时,国有史氏,君举必书。 德舆 从事於公,记事之徒也。”泛指记录事情。如:记事本。
(2).直陈其事谘请裁答的官场文书。《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徐无党 注:“记事,若今学士院諮报。今士大夫间以文字相往来谓之简帖,俚俗犹谓之记事也。”《 清 钱谦益 《国初群雄事略·汉陈友谅》引《太祖实录》》:“ 友谅 不敢出,上又移书与之曰:‘昨兵泊 瀦磯 ,尝遣使齎记事往,不覩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
(3).以记述事实经过为主的文体名。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下面就是用动人笔法描写的一篇记事。”
(4).谓儿童初有记忆、识别事物的能力。《红楼梦》第十六回:“ 赵嬷嬷 道:‘噯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二姨说:‘看我 狗狗 多么记事?二年了你还记着啦?’” ——《漢語大詞典》
(2).直陈其事谘请裁答的官场文书。《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徐无党 注:“记事,若今学士院諮报。今士大夫间以文字相往来谓之简帖,俚俗犹谓之记事也。”《 清 钱谦益 《国初群雄事略·汉陈友谅》引《太祖实录》》:“ 友谅 不敢出,上又移书与之曰:‘昨兵泊 瀦磯 ,尝遣使齎记事往,不覩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
(3).以记述事实经过为主的文体名。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下面就是用动人笔法描写的一篇记事。”
(4).谓儿童初有记忆、识别事物的能力。《红楼梦》第十六回:“ 赵嬷嬷 道:‘噯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二姨说:‘看我 狗狗 多么记事?二年了你还记着啦?’” ——《漢語大詞典》
画笔(畫筆)huà bǐ
(1).绘画用的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我便赁马进城,顺路买了画碟、画笔、颜料等件。”
(2).绘画作品。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其 江 南 徐熙 、 唐 希雅 , 蜀 黄筌 父子,画笔甚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大体 源 及 巨然 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3).绘画技法。 金 元好问 《跋紫微刘尊师山水》:“尊师爱画山水,晚得 郭熙 《平远》四幅,爱而学之,自是画笔大进。”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于此间突然遇见粗暴刚勇的画笔,将来派的创作,令人的神意由攸乐一变而为奋动,又带几分烦恼。” ——《漢語大詞典》
(2).绘画作品。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其 江 南 徐熙 、 唐 希雅 , 蜀 黄筌 父子,画笔甚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大体 源 及 巨然 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3).绘画技法。 金 元好问 《跋紫微刘尊师山水》:“尊师爱画山水,晚得 郭熙 《平远》四幅,爱而学之,自是画笔大进。”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于此间突然遇见粗暴刚勇的画笔,将来派的创作,令人的神意由攸乐一变而为奋动,又带几分烦恼。” ——《漢語大詞典》
善状(善狀)shàn zhuàng
(1).好的事迹。 宋 苏洵 《史论上》:“所襃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三变 释褐到官始踰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武定四叛》:“ 陈 抚 滇 十六年,实少善状。”
(2).指行状。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 孟氏 之孤曰 遵庆 ,奉其父命书九篇,为善状一篇。”
(3). 唐 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
(2).指行状。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 孟氏 之孤曰 遵庆 ,奉其父命书九篇,为善状一篇。”
(3). 唐 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名-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 寻求。如:「物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