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体变通,否泰非常理。

嵇喜魏晋〕《答嵇康诗四首 其二

君子体变通,否泰非常理。当流则蚁行,时逝则鹊起。

达者鉴通机,盛衰为衣里。列仙徇生命,松乔安足齿。

纵躯任世度,至人不私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君子体变否泰非常

君子 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体变(體變)tǐ biàn
诗文体制或风格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於巧义,庸事或萌於新意。”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神翰 顾 不一,体变 钟 兼两。”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语奇凌 鲍 谢 ,体变失 卢 杨 。”  ——《漢語大詞典》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否泰 pǐ tài
《易》的两个卦名。天地交,万物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晋 潘岳 《西征赋》:“岂地势之安危,信人事之否泰。”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国有否泰,世有污隆,作者形言,本无定準。”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晓屯蒙否泰交,知消长盈虚意。”《新华日报》1943.2.8:“在这民族运命否泰交替的春天,为着自由、平等、幸福的更好的将来,我们应该早自为计。”  ——《漢語大詞典》
非常 fēi cháng
(1).不合惯例;不适时宜。《左传·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 杜预 注:“失常礼。”《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北取 燕 蓟 ,调发非常,动以军期为言。”
(2).不同寻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説。” 鲁迅 《野草·风筝》:“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3).突如其来的事变。《史记·项羽本纪》:“吾入 关 ,秋豪不敢有所近……所以遣将守 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警卫不脩,则患生非常。” 宋 苏轼 《策略》五:“事出於非常,变起於不测。”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非常之变, 党兰窻 实自致之。”
(4).非分,不合本分。指不应得到的地位、财富等。《南史·萧范传》:“ 范 既得众,又有重名,谓可因机以定天下,乃更收士众,希望非常。”《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六年》:“﹝ 高永昌 ﹞见 辽 政日衰, 金 势方强,遂覬覦非常。”
(5).很,十分。 唐 李德裕 《昭义军事宜状》:“其 端氏城 ,是 刘从諫 近年修筑,非常牢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算是这件事非常紧急。” 柔石 《二月》一:“当时他们两人底感情非常好。”
(6).佛教语。无常。谓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异灭坏的过程中迁流不停。《法苑珠林》卷一一四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释 慧进 者,少雄勇游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家。”  ——《漢語大詞典》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1.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3.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4.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5.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1.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2.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3.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4.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5.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