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和诗(和詩)hè shī
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 唐 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 元 白 始。”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漢語大詞典》
韩国(韓國)hán guó
(1).相传为 齐国 善于相狗的人。《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卢狗悲号, 韩国 知其才。” 刘良 注:“ 齐 人 韩国 相狗於市,遂有狗号鸣而 国 知其善。”
(2).指 北宋 大臣 富弼 。 弼 曾任宰相,进封 韩国公 ,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漢語大詞典》
(2).指 北宋 大臣 富弼 。 弼 曾任宰相,进封 韩国公 ,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動-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 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 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 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 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 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 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 比利時的簡稱。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動-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 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 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 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 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 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宣尼 xuān ní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 ,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 。见《汉书·平帝纪》。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 ,辞赋拟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 ; 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 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