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方推相国能,万户千门从此始。

贝翱明代〕《未央宫瓦头歌

赤龙西飞入咸阳,乌骓喷火焚阿房。
阿房已灰骓亦逝,渭水参差开未央。
未央宫殿中天起,乃公见之怒仍喜。
壮丽方推相国能,万户千门从此始。
南山相对双阙开,函关夜启候王来。
奉觞殿上呼万岁,拔剑砍柱何雄哉。
玉阶一污新都履,旧宅重开洛阳水。
东西照耀四百秋,汉基半与周基似。
长杨昨夜西风早,锦幔椒涂迹如扫。
谁言长乐殊未央,回首青青千里草。
可怜遗瓦至今存,古今不剥莓苔痕。
铜雀有歌哀白日,鸳鸯无梦到黄昏。
梁园老人爱奇雅,锦囊得之百金价。
茅斋风雨伍陈玄,犹作金人泪□泻。
朝来拓得寄江城,旧物相看无限情。
白发张衡足愁思,何人相与话西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壮丽相国万户千门从此

壮丽(壯麗)zhuàng lì
(1).健壮美丽。《庄子·列御寇》:“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 成玄英 疏:“壮,多力;丽,妍华。”《汉书·息夫躬传》:“﹝ 息夫躬 ﹞容貌壮丽,为众所异。”《北史·魏章武王太洛传》:“子 融 ,字 永兴 ,仪貌壮丽,性通率有豪气。”《西游记》第五一回:“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 哪吒 。”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宋 秦观 《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诗之二:“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明 张居正 《紫宸宫贺表》:“恆念绸繆於牖户,控八荒而在闥,益坚壮丽之山河。” 郁达夫 《孤独》:“快看那灿烂的晚霞呀!多么壮丽,却又多么优美。” 杨沫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战士奔向战斗岗位的壮丽图画。”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唐 李白 《大猎赋》序:“ 白 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况近世之诗,大抵华而不实,虽壮丽如 曹 、 刘 、 鲍 、 谢 ,亦无益於用。”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稍欲理其废絶,辞已壮丽,博而不约,鲜温润之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其年 能作壮语,然悲者多而丽者少,惟《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金缕曲》一闋……最为壮丽。”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相国(相國)xiàng guó
古官名。 春秋 战国 时,除 楚国 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秦 及 汉 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战国策·东周策》:“ 昭献 在 阳翟 , 周 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汉书·百官公卿表下》:“ 高帝 元年, 沛 相 萧何 为丞相。九年,丞相 何 迁为相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相国》:“亦 秦 置官, 始皇帝 立,尊 吕不韦 为相国。 汉 初 萧何 亦为之,今人以呼宰辅也。” 清 孙枝蔚 《西湖》诗:“相国能行乐,居人自不平。”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万户千门(萬户千門)wàn hù qiān mén
(1).指众多人家。 唐 李德裕 《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宋 王安石 《次韵王胜之咏雪》:“万户千门车马稀,行人却返鸟林飞。” 明 刘基 《楚妃叹》诗:“锦衾一夕梦行云,万户千门冷如水。”参见“ 千门万户 ”。
(2).形容屋宇深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转过墙屋,导至一处,叠阁重楼,万椽相接,曲折而行。觉万户千门,迥非人世。”  ——《漢語大詞典》
从此(從此)cóng cǐ
(1).从此时或此地起。《史记·高祖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北客初来试新险, 蜀 人从此送残山。”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若从此再加学问之功,以讲求义理,开广聪明,则太平之业,可计日而待也。”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三》:“舍弟蹉跎二十年,不得已请书於先生,从此或有遇合以成其用,皆先生之赐也。”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抛弃了她,从此音讯杳无。”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