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夜阑(夜闌)yè lán
夜残;夜将尽时。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宋 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词:“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明 何景明 《雨中留蔡黄二亲》诗:“年华滚滚相逢少,莫厌扳留到夜阑。” 刘湛秋 《写在烈日下的报告》:“这时候,繁星满天,夜阑人静。” ——《漢語大詞典》
林光 lín guāng
(1). 秦 代离宫名。《三辅黄图·宫》:“ 林光宫 , 胡亥 所造,纵广各五里,在 云阳县 界。”《汉书·郊祀志下》:“三月甲子,震电灾 林光宫 门。” 颜师古 注:“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汉 张衡 《西京赋》:“覛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其谈宫殿,则远拟瑶臺琼室,近效 阿房 、 林光 ,以千门万户为局促,以 昆明 、 太液 为浅陋。”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洪波 陪饮帐, 林光 宴 秦 餘。”
(2).透过树林的阳光。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鹊度林光起,鳧没水文圆。” 宋 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鵶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漢語大詞典》
(2).透过树林的阳光。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鹊度林光起,鳧没水文圆。” 宋 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鵶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白露 bái lù
(1).秋天的露水。《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二:“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艾芜 《荣归》:“平野刚从叛乱里解脱出来,但危险和袭击,却还同秋风白露一道儿留着。”
(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 楚 之茶则有 荆州 之仙人掌、 湖南 之白露、 长沙 之铁色。”
(4).犹言陈述吐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漢語大詞典》
(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 楚 之茶则有 荆州 之仙人掌、 湖南 之白露、 长沙 之铁色。”
(4).犹言陈述吐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漢語大詞典》
濡 rú《國語辭典》
濡 [ rú ]
动- 浸湿、沾湿。《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宋·苏轼〈饮酒〉诗四首之四:「雷觞淡于水,经年不濡唇。」
- 习染、感染。如:「耳濡目染」。
- 停留、停滞。参见「濡滞 」条。
- 潮湿。《礼记·曲礼上》:「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唐·孔颖达·正义:「濡,湿也。湿软不可用手擘,故用齿断决而食之。」
- 含忍。参见「濡忍 」条。
青条(青條)qīng tiáo
(1).青色枝条。 三国 魏 曹睿 《猛虎行》:“緑叶何落落,青条视曲阿。” 唐 司空曙 《新柳诗》:“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宋 张先 《醉红妆》词:“东风摇草百花飘,恨无计,上青条。” 清 厉鹗 《题秋玉佩兮街南书屋·藤花庵》诗:“依格青条上,垂簷紫萼斜。”
(2).水烟的一种。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查旱烟、水烟、皮丝、净丝、黄条、青条各种,岁销数十万箱,亦可谓鉅矣。”
(3).指竹竿。 宋 梅尧臣 《绝句》之二:“岸边稚子戏把钓,蚯蚓作饵青条长。” ——《漢語大詞典》
(2).水烟的一种。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查旱烟、水烟、皮丝、净丝、黄条、青条各种,岁销数十万箱,亦可谓鉅矣。”
(3).指竹竿。 宋 梅尧臣 《绝句》之二:“岸边稚子戏把钓,蚯蚓作饵青条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