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留司卧雒阳,谏官通理辍鸳行。

王禹偁宋代〕《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

元老留司卧雒阳,谏官通理辍鸳行。
仲宣旧佐红莲幕,裴度新开绿野堂。
几处古碑停马读,到时春笋约僧尝。
香山居士真容在,为我公余奠一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元老留司谏官通理鸳行

元老 yuán lǎo
(1).天子的老臣。《诗·小雅·采芑》:“ 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 毛 传:“元,大也。五官之长,出於诸侯,曰天子之老。”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 节乡侯 熹 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阁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於万国之元老、硕儒、名士、美人,亦多执手、接茵、联袂、分羹而致其亲爱矣。”
(2).比喻各行各业中资深望重的人。有时带调侃意味。 王蒙 《悠悠寸草心》:“我不但是理发的老师傅,而且是整个招待所唯一从四九年起三十年一贯制地呆下来的‘元老’了。”
(3). 唐 时宰相相呼为元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老。”  ——《漢語大詞典》
留司 liú sī
唐 人称分司 东都 洛阳 者为留司。 宋 因之。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夜饮遂作春酒歌》:“前年持节将 楚 兵,去年留司在 东京 ,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刘开扬 笺注:“ 唐 人谓分司 东都 者为留司。”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孝权 ﹞迁留司虞部员外郎。” 方崧卿 注:“谓分司 东都 也。” 宋 王禹偁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挽歌》之八:“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  ——《漢語大詞典》
卧 wò
卧 [ wò ]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雒 luò《國語辭典》

雒 [ luò ]

  1. 河川名。即洛河。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雒南縣冢嶺山,流經河南省鞏縣注入黃河。
  2. 姓。如明代有雒僉。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谏官(諫官)jiàn guān
掌谏诤的官员。《汉书·萧望之传》:“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諫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諫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古无諫諍之官,人人皆諫官也,不惟广受天下之言,亦所以广收天下之才。”  ——《漢語大詞典》
通理 tōng lǐ
(1).通晓事理。《易·坤》:“君子黄中通理。” 三国 魏 曹操 《议复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传》第五回:“你儿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脚。”
(2).共通的道理。《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甚是通理。”《南史·徐羡之传》:“臣以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3).犹统理。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今有 商於 之命,而亲友间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4).连通的纹理。 唐 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诗:“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漢語大詞典》
辍 ( 輟 ) chuò
辍 [ chuò ]
  1. 中止,停止:~止。~学。~笔。~演。中~。日夜不~。
鸳行(鴛行)yuān háng
见“ 鸳鷺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