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流遂甄别,法令颇齐一。

王禹称宋代〕《怀贤诗 桑魏公

魏公王佐才,独力造晋室。挥手廓氛霾,放出扶桑日。

感慨会风云,周旋居密勿。下民得具瞻,上帝赉良弼。

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品流遂甄别,法令颇齐一。

跋敕朝据案,论兵夜造膝。多士若鸳鸿,官材咸有秩。

诸侯如狼虎,请谒尽股栗。秉钧多事朝,绰绰有纪律。

远将留侯比,近以赞皇匹。志在混车书,誓将阐儒术。

皇天未厌乱,运去何飙欻。高祖厌寰区,少帝无始卒。

老成既疏远,群小相亲昵。黩武兵渐骄,倒悬人不恤。

和亲绝强虏,谋帅用悍卒。魏公在藩垣,上疏论得失。

七事若丹青,辞切痛入骨。忠言殊不省,直道果见屈。

铁马从北来,烟尘昼蓬勃。穹庐易市朝,左衽杂缨绂。

主辱臣不死,囚缚自安逸。唯公独遇害,身殒名不没。

惜乎英伟才,济世功未毕。一读晋朝史,遗恨空郁郁。

子孙亦不振,天道难致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品流甄别法令齐一

品流 pǐn liú
品类;流别。 唐 郑谷 《鹧鸪》诗:“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书名(《云仙散録》)虽诞,所记率儁事雅谭,於朝廷政事、人士品流,一无干预。” 清 唐孙华 《顾端文公祠》诗之二:“正气共知归 洛 蜀 ,品流独惜混 淄 澠 。”  ——《漢語大詞典》
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1.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2.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3.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4.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5.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6.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7.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1.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2.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1.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2.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3.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1. (一)​之又音。
甄别 zhēn bié
(1).鉴别,区别。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
(2).谓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 、 陆逊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新唐书·于休烈传》:“ 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甄别之道,贪与廉而已。” 叶圣陶 《城中·前途》:“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他们严加甄别不可。”
(3).泛指选择淘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凡武学分其目为两科……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附属小学收费比普通小学贵些,这无异是一种甄别,结果是衣衫过分褴褛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  ——《漢語大詞典》
法令 fǎ lìng
(1).法律、政令等的总称。《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南史·循吏传·郭祖深》:“伏愿去贪浊,进廉平,明法令,严刑罚,禁奢侈,薄赋敛,则天下幸甚。”《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唐太祖 ﹞承 隋 天下,建都 陕西 长安 ,法令一新。”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二:“这条法令已由 华北 人民政府通令了各行署省府及 天津 海关。”
(2).即时令。指按季节制定的政令。《鹖冠子·度万》:“法令者,四时之正也。”
(3).法令纹。相术家指从鼻翼经口角的两条纵理纹。《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山根青黑,三九前后定见哭声,法令细繵,鷄犬之年焉可过。”参阅《神相全编·神异赋》。  ——《漢語大詞典》
颇 ( 頗 ) pō
颇 [ pō ]
  1. 偏,不正:偏~。~覆。~僻。
  2.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3. 姓。
齐一(齊一)qí yī
统一;一致。《荀子·儒效》:“笞捶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苟独去其一,而不去其二,则适足以为抵牾齟齬而不可齐一。” 闻一多 《可怕的冷静》:“希望老年人中年人的步调能与青年齐一,早点促成胜利的来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