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念一岁间,荣辱两偏颇。

王禹偁宋代〕《七夕

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
西日下紫微,东窗晖青琐。
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
寂寂红药階,槿花开一朵。
时清无诏诰,性澹忘物我。
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梦入无何乡,蛱蝶甚幺麽。
孰谓处深严,自得放匍惰。
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
惊起俨衣冠,拜舞苍苔破。
逸翰龙蛇走,雅调金石播。
洋洋百世音,乃赓强牵课。
暮随丞相出,自谓天上堕。
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
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夥。
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
宠辱方若惊,倚伏忽成祸。
九月谪商於,羁縻复穷饿。
凤仪困鸱吓,骥足翻鱉跛。
山城已僻陋,旅舍甚丛脞。
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
吾亲极衰耄,吾命何轗轲。
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
玄发半凋落,紫绶空垂拖。
客计鱼脱泉,年光蚁旋磨。
昨夜枕簟凉,西郊忽流火。
河汉势清浅,牛女姿婀娜。
商土本硗瘠,商民久劳瘅。
霜旱固不支,水潦复无柰。
居人且艰食,行商不通货。
郡小数千家,今夕唯愁呵。
吾儿索来禽,倾市得一颗。
举家成大笑,愁眉略舒軃。
自念一岁间,荣辱两偏颇。
赖大道依据,故得心安妥。
穷乎止旅人,达也登王佐。
匏瓜从系滞,糠粃任扬簸。
批凤不足言,失马聊自贺。
委顺信吾生,无可无不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岁荣辱偏颇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1.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2.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3.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4.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5.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6.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7.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2.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3.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4. 姓。如北周有念贤。
一岁(一岁)
唐 杜甫 发同谷县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唐 耿湋 送姚校书因归河中 十年相见少,一岁又还乡。
唐 王季文 九华山谣 杉松一岁抽数尺,琼草夤缘秀层壁。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 裴说 中秋月 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
唐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六十六 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唐 薛能 除夜作 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
唐 陆龟蒙 五歌 其三 刈穫 敢言一岁囷仓实,不了如今朝暮舂。
宋 杨万里 木犀落尽有感二首 其一 一岁秋香又一空,落英憔悴怨西风。  ——《骈字类编》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荣辱(榮辱)róng rǔ
(1).光荣与耻辱。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易·繫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唐 元稹 《寄乐天》诗之一:“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 雷 陈 。”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苏文忠公 之志。曰:志在名节,故进退荣辱不足以二其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我想,在一个党员热望为党贡献一切的崇高理想里,就包含着不计个人的荣辱与得失在里面。”
(2).犹褒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  ——《漢語大詞典》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偏颇(偏頗)piān pō
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语出《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孔 传:“偏,不正;陂,不平。”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内偏颇於妻子,外僭惑於知友。”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诗:“青天明月不改色,歷照过客无偏颇。”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既晓得我自己性格的偏颇,意志的薄弱,但是我也很想从事于纠正与锻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