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坐中飞漠漠,野泉林外落层层。

梅尧臣宋代〕《次韵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

空山旧迳绿苔满,古寺斋盂白薤蒸。
暑雨坐中飞漠漠,野泉林外落层层。
从来胜绝皆离俗,未有幽深不属僧。
唯爱溪头一寻水,莫闻流浪莫闻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暑雨坐中漠漠野泉林外层层

暑雨
夏季的雨  ——《整理自网络》
坐中 zuò zhōng
(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漠漠 mò mò
(1).寂静无声貌。《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 杨倞 注:“漠漠,无声也。” 晋 陶潜 《命子》诗:“纷纷 战国 ,漠漠衰 周 。” 逯钦立 注:“漠漠,寂寞无闻。” 五代 齐己 《残春连雨中偶作遇故人》诗:“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清 陈梦雷 《抒哀赋》:“神漠漠其闃灭兮,息曀奄其渺茫。”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 宋 欧阳修 《晋祠》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
(3).迷蒙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郑侠 《烟雨楼》诗:“羣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4).广阔貌。 唐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
(5).冷淡;不关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
(6).茂盛、浓郁貌。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漢語大詞典》
野泉
唐 卢纶 春日过李侍御 折花朝露滴,漱石野泉清。
唐 薛能 秋日将离滑台酬所知二首 其一 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
唐 贾岛 哭宗密禅师 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
唐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唐 灵一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骈字类编》
林外
曹文晦 诗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  ——《分类字锦》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层层(層層)céng céng
(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