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孙绰魏晋〕《答许询诗

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野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峨峨高门,鬼窥其庭。弈弈华轮,路险则倾。前辀摧轴,后鸾振铃。

将队竞奔,诲在临颈。达人悟始,外身遗荣。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

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咨余冲人,禀此散质。器不韬俗,才不兼出。敛衽告诚,敢谢短质。

冥运超感,遘我玄逸。宅心辽廊,咀嚼妙一。

孔父有言,后生可畏。灼灼许子,挺奇拔萃。方玉比莹,拟兰等蔚。

寄怀大匠,仰希遐致。将隆千仞,岂限一匮。

自我提携,倏忽四周。契合一源,好结回流。泳必齐味,翔必俱游。

欢与时积,遂隆绸缪。一日不见,情兼三秋。

矧乃路遐,致兹乖违。尔托西隅,我滞斯畿。寂寂委巷,寥寥闲扉。

凄风夜激,皓雪晨霏。隐机独咏,赏音者谁。

贻我新诗,韵灵旨清。粲如挥锦,琅若叩琼。既欣梦解,独愧未冥。

愠在有身,乐在忘生。余则异矣,无往不平。理苟皆是,何累于情。

□□□□,戒以古人。邈彼巢皓,千载绝尘。山栖嘉遁,亦有负薪。

量力守约,敢希先人。且戢谠言,永以书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震惊充诎

失 shī《國語辭典》

失 [ shī ]

  1. 丢掉、遗落。如:「丧失」、「遗失」、「失而复得」、「失魂落魄」。
  2. 错过、纵放。如:「错失良机」、「机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4. 违背、不合乎。如:「失常」、「失态」、「失礼」。
  1. 错误。如:「过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震惊(震驚)zhèn jīng
(1).震动而惊惧。《诗·大雅·常武》:“如雷如霆, 徐方 震惊。”《后汉书·任光传》:“ 世祖 遂与 光 等投暮入 堂阳 界,使骑各持炬火,弥满泽中,火炎烛天地,举城莫不震惊惶怖。”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今穀价腾踊,人情震惊。” 沙汀 《酒后》:“被一点人所共知的道理震惊得啼笑皆非。”
(2).使震动而惊惧。《诗·大雅·常武》:“震惊 徐方 ,如雷如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 畅春 谓 天堂 虽小镇……势为贼所必争。苟或飘忽突据,且震惊 江 皖 矣。” 艾芜 《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这一段惨痛的文艺历史,正和 林彪 、‘四人帮’残害作家一样,震惊了世界。”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1.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1.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充诎(充詘)chōng qū
亦作“ 充倔 ”。 得意忘形貌。《礼记·儒行》:“儒有不陨穫於贫贱,不充詘於富贵。” 郑玄 注:“充詘,喜失节之貌。” 孔颖达 疏:“言虽得富贵,不喜欢失节。”《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宋 陈亮 《祭郑景元母夫人文》:“不充詘於崔嵬,无几微於蹭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元稹》:“人必劳饿空乏,而后无充詘之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