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寒枯,朝有炎郁。

孙绰魏晋〕《答许询诗

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野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峨峨高门,鬼窥其庭。弈弈华轮,路险则倾。前辀摧轴,后鸾振铃。

将队竞奔,诲在临颈。达人悟始,外身遗荣。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

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咨余冲人,禀此散质。器不韬俗,才不兼出。敛衽告诚,敢谢短质。

冥运超感,遘我玄逸。宅心辽廊,咀嚼妙一。

孔父有言,后生可畏。灼灼许子,挺奇拔萃。方玉比莹,拟兰等蔚。

寄怀大匠,仰希遐致。将隆千仞,岂限一匮。

自我提携,倏忽四周。契合一源,好结回流。泳必齐味,翔必俱游。

欢与时积,遂隆绸缪。一日不见,情兼三秋。

矧乃路遐,致兹乖违。尔托西隅,我滞斯畿。寂寂委巷,寥寥闲扉。

凄风夜激,皓雪晨霏。隐机独咏,赏音者谁。

贻我新诗,韵灵旨清。粲如挥锦,琅若叩琼。既欣梦解,独愧未冥。

愠在有身,乐在忘生。余则异矣,无往不平。理苟皆是,何累于情。

□□□□,戒以古人。邈彼巢皓,千载绝尘。山栖嘉遁,亦有负薪。

量力守约,敢希先人。且戢谠言,永以书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野有炎郁

野有
唐 韩愈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山多离隐豹,野有求伸蠖。  ——《骈字类编》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枯 kū《國語辭典》

枯 [ kū ]

  1. 草木失去生機。如:「枯木逢春」。唐·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元·馬致遠〈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 乾、乾涸。如:「枯井」、「海枯石爛」、「枯魚之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九:「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3. 憔悴、瘦瘠。《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勸而容貌不枯。」《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1. 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多製成餅狀,供飼料、肥料之用。如:「茶枯」、「油枯」。
  2. 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枯」。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1.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1.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1.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2.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3. 對、向。如:「朝東」、「朝前」。
  1.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炎郁(炎鬱)yán yù
闷热。 唐 骆宾王 《与亲情书》:“晚夏炎鬱,并想履宜。”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四五月后,炎鬱烝湿,一夫有疾,染习多死。” 宋 欧阳修 《普明院避暑》诗:“选胜避炎鬱,林泉清可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