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关乌头尽白,东来宛马汗皆殷。

裴景福清代〕《过黑水沙漠至抚夷城

卅六国中亲往还,荒唐旧说一时删。
流沙穴地真成海,弱水滔天欲撼山。
西去关乌头尽白,东来宛马汗皆殷。
倦游小睡昆仑顶,应被群仙笑我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西去尽白东来宛马

西去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唐 赵嘏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唐 许棠 过湍沟谷 西去穷胡处,嵓崖境不常。
唐 刘驾 送李殷游边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唐 沈彬 题苏仙山 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唐 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五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唐 冯道 句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
唐 徐铉 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元 宋无 南峰归云庵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骈字类编》
关 ( 關 ) guān
关 [ guān ]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
  2. 拘禁:~押。~禁。
  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
  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
  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
  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
  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
  8. 姓。
乌 ( 烏 ) wū
乌 [ wū ]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
  2. 黑色的:~亮。~云。
  3. 无,没有:化为~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
  5. 同“呜”,呜乎。
  6. 姓。
头 ( 頭 ) tóu/tou
头 [ tóu ]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8. 首领:~子。~目。
  9. 方面:他们是一~的。
  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尽白(尽白)
史记封禅书三神山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望之如云  ——《韵府拾遗 陌韵》
东来(东来)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五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 姚合 送洛阳张员外 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
唐 李商隐 关门柳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骈字类编》
宛马(宛馬)wǎn mǎ
古代西域 大宛 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汉书·张骞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马’, 宛 马曰‘天马’云。”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牵牛去几许, 宛 马至今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冰上北门开。”  ——《漢語大詞典》
汗 hàn/hán《國語辭典》

汗 [ hàn ]

  1.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汗」、「盗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汗明。
  1. 流汗、使出汗。《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汗?」

汗 [ hán ]

  1. 参见「[[可汗]]」条。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殷 yīn/yān/yǐn《國語辭典》

殷 [ yīn ]

  1. 朝代名。参见「殷商 」条。
  2. 姓。如唐代有殷令名。
  1. 盛大。《书经·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
  2. 富足、富裕。如:「殷富」、「殷实」。《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1. 情意深厚、周到。如:「殷切期望」、「招待甚殷」。通「慇」。
  2. 众多。《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殷其盈也。」

殷 [ yǐn ]

  1. 形容雷声。《集韵·上声·隐韵》:「殷,雷声。」《诗经·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雷声殷殷,天色以云幕而暗。」
  1. 震动。《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四首之三:「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殷 [ yān ]

  1. 红黑色的。《广韵·平声·山韵》:「殷,赤黑色。」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