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名-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五岳(五嶽)wǔ yuè
亦作“ 五岳 ”。
(1).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1)指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五岳,东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华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说同。《初学记》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华 、 恒 ,谓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东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翟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高 为中岳。”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县 西北。《史记·封禅书》载 汉武帝 “登礼 灊 之 天柱山 ,号曰‘南岳’”。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则谓“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华山 、 岳山 、 恒山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五岳, 岱 在 兖州 、 衡 在 荆州 、 华 在 豫州 、 岳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尔雅·释山》:“ 河 南, 华 ; 河 西, 岳 ; 河 东,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岳 , 吴岳 。”
(2).谓人的五官,指脸上的器官。《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3).道教谓五座仙山。即东岳 广乘山 ,南岳 长离山 ,西岳 丽农山 ,北岳 广野山 ,中岳 崑崙山 。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引《道经》。
(4). 周昭王 所铸五剑的合称。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剑录》:“ 周昭王瑕 ……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上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漢語大詞典》
(1).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1)指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五岳,东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华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说同。《初学记》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华 、 恒 ,谓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东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翟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高 为中岳。”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县 西北。《史记·封禅书》载 汉武帝 “登礼 灊 之 天柱山 ,号曰‘南岳’”。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则谓“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华山 、 岳山 、 恒山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五岳, 岱 在 兖州 、 衡 在 荆州 、 华 在 豫州 、 岳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尔雅·释山》:“ 河 南, 华 ; 河 西, 岳 ; 河 东,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岳 , 吴岳 。”
(2).谓人的五官,指脸上的器官。《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3).道教谓五座仙山。即东岳 广乘山 ,南岳 长离山 ,西岳 丽农山 ,北岳 广野山 ,中岳 崑崙山 。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引《道经》。
(4). 周昭王 所铸五剑的合称。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剑录》:“ 周昭王瑕 ……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上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天地 tiān dì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漢語大詞典》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动摇(動摇)dòng yáo
(1).有所动作。《战国策·赵策二》:“守四封之内,愁居摄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尚书大传》卷四上:“动摇而不逆天之道。”
(2).不稳固;不坚定。《史记·南越列传》:“ 甌骆 相攻, 南越 动摇。”《新唐书·儒学传中·孔至》:“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敌人倾倒了成吨的钢铁,但英雄的阵地毫不动摇。”
(3).指使之不稳固,或使之不坚定。《史记·孝文本纪》:“ 汉 兴,除 秦 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残酷的刑罚并不曾动摇他的意志,他顽强地斗争着。”
(4).摇摆;晃动。 汉 班昭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唐 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清 姚鼐 《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节奏》:“譬如一枝芦草在微风中动摇,你看它才偏到东去,又回复到西来。”
(5).指形体的活动。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人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蛇在皮中动摇良久,须臾,不动,乃牵出,长三尺许。” ——《漢語大詞典》
(2).不稳固;不坚定。《史记·南越列传》:“ 甌骆 相攻, 南越 动摇。”《新唐书·儒学传中·孔至》:“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敌人倾倒了成吨的钢铁,但英雄的阵地毫不动摇。”
(3).指使之不稳固,或使之不坚定。《史记·孝文本纪》:“ 汉 兴,除 秦 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残酷的刑罚并不曾动摇他的意志,他顽强地斗争着。”
(4).摇摆;晃动。 汉 班昭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唐 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清 姚鼐 《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节奏》:“譬如一枝芦草在微风中动摇,你看它才偏到东去,又回复到西来。”
(5).指形体的活动。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人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蛇在皮中动摇良久,须臾,不动,乃牵出,长三尺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