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周遭(週遭)zhōu zāo
周围。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晴沟涨春緑周遭,俯视行影移渔舠。”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朱阑周遭,设青幕障之。”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一:“我在花台边一个破缺的石凳上坐下,巡视着周遭的一切。”
(1).四周;周围。 金 元好问 《乡郡杂诗》之四:“新堂縹緲接飞楼,云锦週遭霜树秋。”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见四週遭粉壁上,都画着《醉仙图》。” 清 李调元 《金殿》诗:“祈福王孙内府空,週遭尽是渗金铜。”
(2).指环绕一圈。 宋 杨万里 《雨后郡圃行散》诗:“ 剑池 一日百週遭,雨后闲来照鬢毛。”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你看俺 溜金王 手下,雄兵万餘,把 淮阴 城围了七週遭。” ——《漢語大詞典》
(1).四周;周围。 金 元好问 《乡郡杂诗》之四:“新堂縹緲接飞楼,云锦週遭霜树秋。”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见四週遭粉壁上,都画着《醉仙图》。” 清 李调元 《金殿》诗:“祈福王孙内府空,週遭尽是渗金铜。”
(2).指环绕一圈。 宋 杨万里 《雨后郡圃行散》诗:“ 剑池 一日百週遭,雨后闲来照鬢毛。”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你看俺 溜金王 手下,雄兵万餘,把 淮阴 城围了七週遭。” ——《漢語大詞典》
圩 wéi/xū《國語辭典》
圩 [ yú ]
名- 用来防水护田的隄岸。如:「堤圩」。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公乘舟出郊,劝民兴工筑圩,以食农民。」
- 两淮盐滩用来区别境域的土堤。如:「十二圩」。《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你的事有指望了,而今我到圩里去卖田。」
- 中间低而四周高起。《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圩 [ wéi ]
- (一)之又音。
岸 àn《國語辭典》
岸 [ àn ]
名- 水边高地。如:「河岸」、「海岸」。《说文解字·屵部》:「岸,水厓而高者。」《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参见「岸狱 」条。
- 雄杰、高峻的样子。《汉书·卷四五·江充传》:「充为人魁岸,容貌甚状。」
- 高傲、庄严的样子。如:「道貌岸然」。宋·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词:「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气犹岸。」
缭 ( 繚 ) liáo
缭 [ liáo ]
- 绕,缠绕:~绕。~乱。
- 用针线缝缀:~缝(fèng )。~贴边。
金城 jīn chéng
(1).指坚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閬。地高则沟之,下则隄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穡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李贤 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郑燮 《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迴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东晋 时 丹阳郡 江乘县 地名。参见“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时 应州 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漢語大詞典》
(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东晋 时 丹阳郡 江乘县 地名。参见“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时 应州 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漢語大詞典》
一眼 yī yǎn
(1).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陈书·孝行传·张昭》:“兄弟竝因毁成疾, 昭 失一眼。”《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 益州 大度 獠 持险骄恣,前刺史不能制。及 陈显达 为刺史,遣使责其租賧。 獠 帅曰:‘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况一眼乎!’”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游客酬缣》:“千金 汉 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
(2).表数量。用于井、泉。 唐 顾况 《送李山人还玉溪》诗:“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唐 白居易 《题庐山山下汤泉》诗:“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煖无功。” 宋 苏轼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分韵赋诗》:“遂名 参寥泉 ,可濯幽人襟。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如:打一眼井。
(3).方言。很少的一点。《太平天囯民谣·魂灵出送》:“团勇团勇,一眼无用,一听‘长毛’,魂灵出送。” ——《漢語大詞典》
(2).表数量。用于井、泉。 唐 顾况 《送李山人还玉溪》诗:“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唐 白居易 《题庐山山下汤泉》诗:“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煖无功。” 宋 苏轼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分韵赋诗》:“遂名 参寥泉 ,可濯幽人襟。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如:打一眼井。
(3).方言。很少的一点。《太平天囯民谣·魂灵出送》:“团勇团勇,一眼无用,一听‘长毛’,魂灵出送。” ——《漢語大詞典》
圩田 wéi tián
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 汉 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 唐 代已相当发达。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是 北宋 沈括 的《万春圩图记》。 宋 杨万里 《圩田》诗:“周遭圩岸繚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明史·蔡天祐传》:“闢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圩田熟收船价低,惊魂甫定歌喉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圩田--又叫围田。在低洼田地周围筑围,围外蓄水。 五代 时, 江 南已有圩田,一个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中有渠道,外有闸门…… 北宋 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 太平州 芜湖县 万春圩 ,有田十二万七千亩,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圩田能防旱抗涝,可以常保丰收。这是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参阅《文献通考·田赋六》。 ——《漢語大詞典》
翠 cuì《國語辭典》
翠 [ cuì ]
名-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如:「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 比喻美女、妓女。如:「倚翠偎红」、「翠绕珠围」。
-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
- 用翠羽装饰的。如:「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
- 青绿色的。如:「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不分 bù fèn
(1).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
(2).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漢語大詞典》
(2).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