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曹植波澜阔,
杜甫〔唐代〕《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
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锦里春光空烂熳,
瑶墀侍臣已冥莫。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遥拱北辰缠寇盗,
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文章曹植波澜阔,
服食刘安德业尊。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锦里春光空烂熳,
瑶墀侍臣已冥莫。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遥拱北辰缠寇盗,
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文章曹植波澜阔,
服食刘安德业尊。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文章 wén zhāng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鏤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紜以从风。” 宋 梅尧臣 《赋孔雀送魏生》诗:“一身粲烂文章多,引声笙竽奈远何。”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矧綵翼之有斐兮,备文章之自然。” 徐迟 《精神分析》:“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曹 cáo《國語辭典》
曹 [ cáo ]
名- 古代訴訟時,稱原告和被告兩方為「兩曹」。
- 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門或官職。《續漢書志·第二六·百官志三》:「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文明小史·第七回》:「現在的人,都把知府看得是個閑曹。」
- 群眾、同伴。《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輿臣,使曹逃。」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三首之一:「白石素沙亦相蕩,哀鴻獨叫求其曹。」
- 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西部。
- 姓。如三國時魏有曹植。
- 等輩、儕類。如:「爾曹」、「吾曹」、「女曹」。《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
- 共同、一齊。《國語·周語下》:「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
植 zhí《國語辭典》
植 [ zhí ]
名- 门外用来加锁的直木。《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
- 花草树木的总称。如:「植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 放置、排放。《书经·金縢》:「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栽种、培育。如:「种植」、「培植」。《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 树立。《周礼·夏官·田仆》:「令获者植旌及献比禽。」汉·郑玄·注:「植,树也。」
- 倚靠。《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三国魏·何晏·集解:「孔曰:『植,倚也。』」
波澜(波瀾)bō lán
亦作“ 波滥 ”。
(1).波涛。 汉 马融 《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明 徐复祚 《投梭记·交战》:“看山形险赚,尖削如簪,营带 长江 ,滔天波滥。” 冰心 《姑姑·三年》:“凝眸时如同不起波澜的黑海,流动处如同空中飞走的黑星。”
(2).波浪翻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 洞庭 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五代 齐己 《题鹤鸣泉八韵》:“ 瀟湘 在何处,终日自波澜。” 宋 曾巩 《访石仙岩杜法师》诗:“石巖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
(3).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宋 王安石 《赠彭器资》诗:“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马南村 《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尽管 韩愈 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
(4).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 唐 孟郊 《列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此所谓波澜不生,心如枯井者乎。”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我实在也有点耽心,万一他们都死了,我这已经平定了八年的心境,恐怕又要卷起波澜来了。” 巴金 《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 丹东 的面容还是十分安静,人看不出他心里究竟是否起了波澜。”
(5).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 清 宋儒醇 《翌日湖中风雪转甚》诗:“乾坤多畏途,何处无波澜?”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天降摧残,地起波澜。” ——《漢語大詞典》
(1).波涛。 汉 马融 《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明 徐复祚 《投梭记·交战》:“看山形险赚,尖削如簪,营带 长江 ,滔天波滥。” 冰心 《姑姑·三年》:“凝眸时如同不起波澜的黑海,流动处如同空中飞走的黑星。”
(2).波浪翻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 洞庭 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五代 齐己 《题鹤鸣泉八韵》:“ 瀟湘 在何处,终日自波澜。” 宋 曾巩 《访石仙岩杜法师》诗:“石巖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
(3).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宋 王安石 《赠彭器资》诗:“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马南村 《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尽管 韩愈 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
(4).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 唐 孟郊 《列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此所谓波澜不生,心如枯井者乎。”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我实在也有点耽心,万一他们都死了,我这已经平定了八年的心境,恐怕又要卷起波澜来了。” 巴金 《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 丹东 的面容还是十分安静,人看不出他心里究竟是否起了波澜。”
(5).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 清 宋儒醇 《翌日湖中风雪转甚》诗:“乾坤多畏途,何处无波澜?”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天降摧残,地起波澜。” ——《漢語大詞典》
阔 ( 闊 ) kuò
阔 [ kuò ]
-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步。高谈~论。海~天空。
- 富有,豪奢:~气。~绰。
- 粗疏,不细密:~略。~达。疏~。
- 离别,分离:~情。久~。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