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到此时当得句,羁愁病思恰相兼。

陆游宋代〕《夜吟

似睡不睡客欹枕,欲落未落月挂檐。
诗到此时当得句,羁愁病思恰相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此时当得羁愁相兼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此时(此時)cǐ shí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漢語大詞典》
当得(當得)dāng de
(1).应该;理所当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孚 ( 羊孚 )雅善理义,乃与 仲堪 道《齐物》。 殷 难之, 羊 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小娘子放心,令尊与我是老兄弟,当得早晚照管。” 清 洪升 《长生殿·私祭》:“这是当得的,待我写个牌位儿供养。”
(2).承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怎当得妻妾两个,推班出色,递换来扰,不勾几时,把所得之物乾浄弄完。”川剧《谭记儿》第一场:“姑姑,想你我都是苦命之人,这‘夫人’二字实实不敢当得。”  ——《漢語大詞典》
句 jù/gōu《國語辭典》

句 [ jù ]

  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如:「诗句」、「语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2. 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如:「三句话不离本行。」
  3. 古代由下传话以告上的礼制。《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

句 [ gòu ]

  1. 同「勾 」(二)​。

句 [ gōu ]

  1. 屈曲、弯曲。《说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晋·傅玄〈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
  2. 谦恭。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北周·卢辩·注:「句,以喻敬。」
  3. 搜捕、拘拿。如:「句魂」。
  1. 钩子。如:「钓句」。同「钩 」。
  2. 姓。如春秋时越王句践。
  1. 系绊、停滞。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羁愁(羈愁)jī chóu
亦作“羇愁”。 旅人的愁思。 南朝 齐 江孝嗣 《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羈愁,终朝伤旅食。” 宋 欧阳修 《〈宛陵先生诗集〉序》:“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迺徒发於虫鱼物类羇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而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行色一鞭催去马,羈愁万斛引新诗。”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词:“从此羈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漢語大詞典》
病 bìng《國語辭典》

病 [ bìng ]

  1. 指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亦指生理或心理方面产生不正常的状态。如:「疾病」、「肝病」、「心病」、「相思病」、「病入膏肓」。
  2. 瑕疵、短处。如:「语病」、「通病」、「弊病」。《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
  1. 生病、患病。如:「她病了三天,变得相当憔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2. 为其所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3. 损害。如:「祸国病民」。《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
  4. 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 恨、怨恨。《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文帝诸子传》:「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见幸,恚恨致崩。故劭深病潘氏及濬。」
  6. 指责、不满。《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1. 有病的。如:「病容」、「病人」、「病夫」。
  2. 枯干的。唐·杜甫〈薄游〉诗:「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疲惫。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恰 qià《國語辭典》

恰 [ qià ]

  1. 刚好、正好。如:「恰好」、「恰如」、「恰到好处」。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2. 适当、合适。如:「恰当」、「恰如其分」。
相兼 xiāng jiān
(1).互相并吞。《史记·李斯列传》:“自 秦穆公 以来, 周 室卑微,诸侯相兼, 关 东为六国, 秦 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2).合并。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遂与同监院 刘巽 ,出俸钱十緡,又於寻常公用卖故纸钱四五十索,相兼使用。”
(3).相同。《后汉书·王符传》:“故四友虽美,能不相兼。” 李贤 注:“《尚书大传》:‘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亦得四友。”’谓 回 也为胥附, 赐 也为奔走, 师 也为先后, 由 也为御侮,其能各不同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