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杨广隋代〕《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川互出原野超忽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互出 hù chū
并出;交互出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 魏 代三雄,记、传互出。”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当 汉 代史书,以 迁 固 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於文为烦,颇难周览。”《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盖其职本属考功,自考功之职不修,而磨勘之名互出,殊非政体。”  ——《漢語大詞典》
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1. 「沒 」的異體字。
原野 yuán yě
亦作“ 原壄 ”。 平原旷野。《国语·鲁语上》:“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吕氏春秋·季春纪》:“循行国邑,周视原野。” 高诱 注:“广平曰原,郊外曰野。”《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朱熹 集注:“壄,古野字。弃原壄,骸骨弃於原壄也。” 宋 陆游 《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蕎麦。”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型,非有大兵陈之原野之事,岂古人於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緑了。”  ——《漢語大詞典》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1.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2.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3.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4.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5.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超忽 chāo hū
(1).遥远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吕向 注:“超忽,远貌。”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 天台 ,东行路超忽。”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
(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3).迅速貌。 唐 韦应物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 汉 兵超忽若乘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惆怅;迷惘。超,通“ 惆 ”。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唐 柳宗元 《送文郁师序》:“登高远望,悽愴超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