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元好问金朝〕《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曲学虚荒小说俳谐怒骂

曲学(曲學)qǔ xué
(1).囿于一隅之学。亦指学识浅陋的人。《商君书·更法》:“穷巷多恡,曲学多辨。”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微臣曲学蓬户,窃位兰臺。”
(2).犹邪说。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虽千经万典,无不昭合,异端曲学,一勘尽破矣。”
(3).犹曲笔。歪曲事实的笔法。 清 朱彝尊 《兴化李先生清寿诗》:“一时史笔授曲学,壮夫气短懦夫嗔。”
(4).歪曲学术。参见“ 曲学阿世 ”。  ——《漢語大詞典》
虚荒 xū huāng
虚妄荒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长吉》:“ 元和 中, 韩吏部 颇道其诗,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清也……鲸呿鰲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三:“曲学虚荒小説欺,俳谐怒駡岂诗宜?今人含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荒芜,荒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边韶 《老子碑》文云:‘ 老子 , 楚 相县 人也。’ 相县 虚荒,今属 苦 ,故城犹存,在 赖游乡 之东。”  ——《漢語大詞典》
小说(小説)xiǎo shuō
(1).谓偏颇琐屑的言论。《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2).《汉书·艺文志》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为小说,列于九流十家之末。其序称“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説者之所造也。”后以称丛杂的著作。《文选·张衡〈西京赋〉》:“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 薛综 注:“小説,医巫厌祝之术。”《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録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3).演述故事的小说至 唐 之传奇出现而始盛。在此前的如 先秦 的神话、传说、寓言。 魏 晋 的志怪等皆其先河。 唐 高彦休 《〈阙史〉序》:“故自 武德 、 贞观 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杂録、杂记者多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小説亦如诗,至 唐 代而一变,虽尚不离於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 六朝 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跡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説。”
(4). 宋 代,小说为说话家数之一。 唐 末已开其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予 太和 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説。”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话有四家:一者小説,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説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説经,谓演説佛书。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説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5).在说话的基础上出现平话、话本。小说遂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如《京本通俗小说》。 元 明 以来则盛行章回体小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小说》:“小説起 宋仁宗 。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説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只为一点慳吝未除,便弄出非常大事,变做一段有笑声的小説。”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小说》:“自 金圣叹 好批小説,以为其文法毕具,逼肖 龙门 ……至士大夫家几上,无不陈《水滸传》《金瓶梅》以为把玩。”
(6).到近、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在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基础上,并以外国小说为借鉴,加以发展,极为发达。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按其篇幅长短及内容广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等。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秦牧 《散文创作谈》:“小说,依靠的是用概括的、典型化的手段,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情节,使人物和故事给人以强烈感。”
小悦,小欢乐。《吕氏春秋·疑似》:“ 褒姒 之败,乃令 幽王 好小説以致大灭。”  ——《漢語大詞典》
欺 qī《國語辭典》

欺 [ qī ]

  1. 诈骗。如:「欺骗」、「诈欺」、「欺世盗名」、「自欺欺人」。《战国策·秦策一》:「反复东山之君,从以欺秦。」
  2. 凌辱、欺负。唐·姚合〈寄王度居士〉诗:「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公子倚势欺人,无所不至。」
  3. 压倒、胜过。唐·杜牧〈张好好诗〉:「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
俳谐(俳諧)pái xié
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北史·文苑传·侯白》:“﹝ 侯白 ﹞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新唐书·敬播传》:“尝集俳谐十五篇,为太子欢。” 宋 陆游 《容斋燕集诗序》:“方子之饮酒也,俳谐者箕倨,角抵者裸裎,子何以不怒?”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 周君 所译的 日本 诗底特色便在牠们的淡远的境界和俳谐的气息。”  ——《漢語大詞典》
怒骂 nù mà
怒冲冲地骂;大骂  ——《整理自网络》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1.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2.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3.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1.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2.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1.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