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消瘦,寻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张可久元代〕《【中吕】满庭芳_感兴简王公

感兴简王公实

光阴有几?休寻富贵,便省别离。相逢几个人百岁,归去来兮!羊祜空存断碑,牛山何必沾衣?渔翁醉,红尘是非,吹不到钓鱼矶。

春晚闺怨

杨花滚滚,屏山隐隐,沉水温温。绿纱窗外流莺问,何处东君?多病多愁那人,不言不语伤春。清明近,深深闭门,细雨自黄昏。

秋夜不寨

四窗酒醒,衾闲半幅,鼓转三更。起来无语伤孤另,何限幽情。金锁碎帘前月影,玉丁当楼外秋声。凭阑听,吹箫凤鸣,人在雪香亭。

湖上晚归

亭亭翠云,娟娟鹭羽,细细鱼鳞。一方瑞锦香成阵,明月随人。爱莲女纤纤玉笋,唱菱歌采采白蘋。相亲近,盈盈水滨,罗袜暗生尘。

三衢道中

乌飞兔走,鸳煎燕火刍,蝶怨蜂愁。眼前已是花开候,心绪悠悠。一百五日节人家插柳,七十二滩上客子移舟。添消瘦,寻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春晚梅友元帅席上

知音到此,舞雩点也,修禊羲之。海棠春已无多事,雨洗胭脂。谁感慨兰亭故纸?一沉吟罗扇新词。急管催银字,哀弦玉指,忙过赏花时。

山居

尘埃野马,风波海鸥,鼓吹池蛙。相逢半日渔樵话,乐在山家。仙洞冷玲珑玉霞,钓滩平潋滟金沙。藤阴下,村醪旋打,醉插满头花。

九曲溪上

桃花院宇,梅边杖履,竹下琴书。余不溪上山无数.尽自相娱。云树淡十幅画图,月波寒九曲明珠。闲鸥鹭,三年伴侣,不减贺家湖。

春日闺思

铅华泪洗,金荷烬冷,银蒜帘垂。话离愁柳外流莺替,念我孤凄。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诗中意,今春未归,甘不过燕双飞。

春思

愁斟玉斝,尘生院宇,弦断琵琶。相思瘦的人来怕,梦绕天涯。何处也雕鞍去马,有心哉归燕来家。鲛绡帕,泪痕满把,人似雨中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消瘦寻花载酒少年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1.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消瘦 xiāo shòu
谓身体消减变瘦。 唐 宋之问 《江南曲》:“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元 钱霖 《哨遍·耍孩儿》套曲:“不思日月搬乌兔,只与儿孙作马牛,添消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大少爷一病三月,从来没有退过烧,医生换过二三十个,非但不能愈病,并且日见消瘦。” 巴金 《还魂草·某夫妇》:“新近消瘦的脸庞又显得有了生气。”  ——《漢語大詞典》
寻花(尋花)xún huā
(1).出游赏花。 唐 白居易 《且游》诗:“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 宋 梅尧臣 《永叔见索叙述》诗:“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2).喻狎妓。《孽海花》第二二回:“这回三年服满,进京谢恩,因为与 庄稚燕 是世交兄弟,一到京,就住在他家里,只晓得寻花夕醉,挟弹晨游,过着快乐光阴。”  ——《漢語大詞典》
载酒(载酒)
山家清事山径以蹇驴载酒避暑录话刘白堕酒或曰骑驴酒当是以驴载之而行也
孟浩然九日诗登高闻故事载酒访幽人  ——《分类字锦》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1.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2.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3.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1.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1.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2.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