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个个脾和。

睢玄明元代〕《【般涉调】耍孩儿 咏鼓

乐官行径咱参破,全仗着声名过活。且图时下养皮囊,隐居在安乐之窝。咚
咚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扒的我没奈何。习下这等乔功课,搬得人赏心乐事,
我正是鼓腹讴歌。
  【五煞】开山时挂些纸钱,庆棚时得些赏贺,争构阑把我来妆标垛。有我时
满棚和气登时起,一分提钱分外多。若有闲些儿个了,除是扑煞点砌,按住开呵。
  【四】专觑着古弄的说出了,村末的收外科,但有些决撒我早随声和。做院
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个个脾和。
  【三】迎宣诏将我身上掩,接高官回把我背上驮,棚角头软索是我随身祸。
一声声怨气都言尽,一棒棒冤仇即渐多。肚皮里常饥饿,论着您腔新谱旧,显我
恨满言多。
  【二】这厮则嫌乐器低,却不道本事捋,曾听的子弟每街头上有几篇新曲相
撺,不是两片顽皮吃甚么?但唆着招子都走过。排场上表子偷睛望,恨不得街上
行人将手拖。但场户阑珊了些儿个,恨不得添五千串拍板,一万面铜锣。
  【尾】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哄不合,不信那看官每不耳喧邻家每不
恼聒。从早晨间直点到斋时М,子被这淡厮全家擂煞我。 咏西湖
  钱唐自古繁华地,有百处天生景致。幽微尽在浙江西,惟西湖山水希奇。水
澄清玻璃万顷欺蓬岛,山峻峭蓝翠千层胜武夷。山水共谁相类?山旖旎妖妍如西
子,水回环妩媚似杨妃。
  【九煞】遇清明赏禁烟,艳阳天丽日迟,倾城士庶同游戏。绣帘彩结香车稳,
玉勒金鞍宝马嘶。骋豪富夸荣贵,恣艳冶王孙士女,逞风流翠绕珠围。
  【八】闲嬉游父老每多,恐韶光暗里催,怕春归又怕相寻觅。坐兜轿的共访
欧阳井,骑蹇驴的来寻和靖碑。闷选胜闲拾翠,凝翠霭亭台楼阁,琐晴岚茅舍疏
篱。
  【七】见胡蝶儿觅小英,游蜂儿采嫩蕊,莺声娇转藏花卉。白洲沙暖鸳鸯
睡,红蓼岸泥融燕子飞。小鱼儿成群队,翻碧浪双双鸥鹭,戏清波队队。
  【六】见些踏青的薄媚娘,空着轻罗锦绣衣,翠冠梳玉项牌金霞。乍步行
恨杀金莲小,浅印香尘款款移。粉汗溶浸浸湿。兰麝香凄迷葛岭,绮罗丛盈满苏
堤。
  【五】绿垂杨拂画桥,红夭桃簇锦溪,夭桃间柳争红翠。寻芳载酒从心赏,
遣兴行春岐路迷。春景游人醉,粉墙映秋千庭院,杏花梢招青旗。
  【四】步芳茵近柳洲,选湖船觅总宜,绣铺陈更有金妆饰。紫金罂满注琼花
酿,碧玉瓶偏宜琥珀杯。排果桌随时置,有百十等异名按酒,数千般官样茶食。
  【三】列兵厨比光禄寺更佳,论珍羞尚食局造不及,动箫韶比仙音院大乐犹
为最。云山水陆烹炮尽,歌舞吹弹腔韵齐。更那堪东风软春光媚,借着喜人心的
山明水秀,又恐怕送残春绿暗红稀。
  【二】游春客误走到丹青彩画图,寻芳人错行入蜀川锦绣堆,向武陵溪攒砌
就花圈<囗贵>。看了这佳人宴赏西湖景,胜如仙子嬉游太液池,似王母蟠桃会。
灵芝港揭席人散,趁着海棠风赏玩忘归。
  【尾】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论中吴形胜真佳丽,除了天上天堂再
无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五音人人喜悦个个脾和

五音 wǔ yīn
(1).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 唐 以后又名合、四、乙、尺、工。相当于简谱中的1、2、3、4、5、6。《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赵岐 注:“五音,宫、商、角、徵、羽。” 汉 王充 《论衡·定贤》:“鼓无当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七条絃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2).指音乐。《韩非子·十过》:“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五音日日声盈耳,七寳朝朝满眼看。”
(3).音韵学名词。指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所分的五种声类,即喉音、舌音、齿音、唇音、牙音。  ——《漢語大詞典》
内 ( 內 ) nèi/nà
内 [ nèi ]
  1. 里面,与“”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内 [ nà ]
  1. 同“”,收入;接受。
咱 zán/zá/zǎ《國語辭典》

咱 [ zán ]

  1. 我。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今早智氏对咱说,……韩魏有反意。」《镜花缘·第五四回》:「红女道:『咱姓颜,不知谁是小山姐姐?』」
  2. 我们,包括听话者。《前汉书平话·卷上》:「咱众官员就此处买马积草,共谋夺刘氏江山。」《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咱爷儿两的交情就说不到个借字儿、还字儿 。」

咱 [ zá ]

  1. 参见「咱家 」条。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教 jiào/jiāo《國語辭典》

教 [ jiào ]

  1. 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2. 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
  1. 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
  2. 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
  3. 姓。如明代有教辅直。

教 [ jiāo ]

  1. 传授。如:「教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论〉:「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人人 rén rén
(1).每个人;所有的人。《礼记·表记》:“ 子 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孟子·离娄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人人自重,耻言人过。” 艾青 《〈诗选〉自序》:“人人喜欢听真话。”
(2).用以称亲昵者。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箇人人共。” 元 无名氏 《沉醉东风》曲:“花有清香月有阴,少一箇人人共寝。”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贻误》:“遥忆乡关,有个人人凝望眼。”  ——《漢語大詞典》
喜悦 xǐ yuè
亦作“喜说”。
(1).愉快,高兴。《吴子·图国》:“ 成汤 讨 桀 而 夏 民喜悦; 周武 伐 紂 而 殷 人不非。”《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 景帝 曰:‘千秋万岁之后传王。太后喜説。’” 唐 寒山 《诗》之二八八:“顺情生喜悦,逆意多瞋恨。”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二折:“巡行一遭,又早是半年光景,今日到家,多大来喜悦。”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林道静 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种青春的喜悦。”
(2).指喜欢,好感。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若不得公婆的喜悦,则为夫主者,亦岂敢违亲而见容哉!”  ——《漢語大詞典》
个个(個個,箇箇)gè gè
一个一个,每一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个个尽如花乱发,人人皆似月娥飞。”《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家人们听见老爷得了外任,个个喜出望外。” 毛泽东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陕北 的部队经过整训诉苦以后,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
箇箇:1.每个。 唐 李九龄 《上清辞》诗之五:“羣仙箇箇来相问,人世风光似此无。”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史院有窃议史官者曰:史官笔削有定本,箇箇一样。” 清 孙枝蔚 《听春禽作》诗:“枝头箇箇多欢喜,只有诗人类杜鹃。”
(2).逐个;一个一个。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宋 徐铉 《春分日》诗:“燕飞犹箇箇,花落已纷纷。”   ——《漢語大詞典》
脾和 pí hé
情意融洽。 元 张养浩 《新水令·辞官》套曲:“共邻叟两三箇,无拘束即脾和。”《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 师师 媚容艷质, 香香 与我情多, 冬冬 与我煞脾和,独自窝盘三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