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

窦弘馀唐代〕《广谪仙怨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其词曰:

胡尘犯阀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祖筵长卿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1.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2.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1.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刺 cì/cī《國語辭典》

刺 [ cì ]

  1. 以尖銳的東西扎入。如:「穿刺」。《廣韻·入聲·昔韻》:「刺,穿也。」宋·陸游〈出塞曲〉:「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2. 暗殺。如:「行刺」、「刺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3. 以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過失。如:「諷刺」、「譏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4. 暗中打聽。如:「刺探」。《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雲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唐·顏師古·注:「刺,謂探候之也。」
  5. 刺激使產生不好的感覺。如:「刺眼」、「刺耳」、「刺鼻」。
  1. 細而尖銳的東西。如:「竹刺」、「芒刺」、「魚刺」。
  2. 名片、名帖。如:「名刺」、「刺帖」、「投刺」。
  3. 姓。如唐代有刺正甫。
史 shǐ《國語辭典》

史 [ shǐ ]

  1. 古代掌管文书和记事等的官吏。如:「太史」。《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过去的时事、事迹。如:「历史」、「罗曼史」。
  3. 记载过去事迹的书籍。如:「正史」、「通史」、「野史」。
  4. 姓。如明代有史可法。
  1. 文辞繁杂。《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卿 qīng《國語辭典》

卿 [ qīng ]

  1.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2.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3.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1.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2. 對同輩的敬稱。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同「您 」。
  3. 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左 zuǒ《國語辭典》

左 [ zuǒ ]

  1. 辅佐。《说文解字·左部》:「手相左也。」《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2. 违背。如:「意见相左」。唐·韩愈〈答窦秀才书〉:「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
  1. 表示方向、位置。与「右」相对。如:「向左转」、「前后左右」。
  2. 东方。如:「江左」、「山左」。《诗经·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3. 姓。如晋代有左思。
  1. 左手这边的。相对于「右」。如:「左方」、「左面」。
  2. 急进的、偏激的。如:「左派」、「左性子」。
  3. 不正当的。如:「旁门左道」。
  1. 参见「左计 」条。
  2. 参见「左迁 」条。
  3. 偏、差错。如:「你想左了。」、「他说左了。」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2.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3.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睦 mù《國語辭典》

睦 [ mù ]

  1. 厚待、亲近。如:「敦亲睦邻」。《礼记·坊记》:「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唐·欧阳詹〈自明诚论〉:「游于乡,可以睦闾里而宁讼争。」
  1. 和气的。如:「和睦」。《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1. 和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姓。如北齐时有睦豫。
司 sī《國語辭典》

司 [ sī ]

  1. 掌管。如:「职司」、「司仪」、「各司其事」。《文选·陆机·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1. 中央机关各部以下的组织单位。如:「外交部礼宾司」、「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2. 姓。如宋代有司超。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祖筵 zǔ yán
(1).送行的酒席。 唐 孟郊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 清 汪琬 《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
(2).祭奠时的酒宴。 宋 黄庭坚 《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内 ( 內 ) nèi/nà
内 [ nèi ]
  1. 里面,与“”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内 [ nà ]
  1. 同“”,收入;接受。
长卿(長卿)zhǎng qīng
(1).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
(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
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漢語大詞典》
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1.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2.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3.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4.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5.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6.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7.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1.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2.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1.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2.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3.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1. (一)​之又音。
一邦 yī bāng
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亦指一方。《论语·公冶长》:“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 崔子 也。’”《晋书·礼志上》:“王者以天下为家,未必一邦,故 周平 光武 无废於二京也。” 唐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诗之三:“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宋 张载 《横渠易说上·否》:“古之人,一邦不治,则之一邦,直至天下皆无邦可之,则止有隐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