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童递酒金觞疾,列坐红霞神气逸。

王毂唐代〕《梦仙谣三首

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有人遗我五色丹,一粒吞之后天老。
青童递酒金觞疾,列坐红霞神气逸。
笑说留连数日间,已是人间一千日。
瑶台绛节游皆遍,异果奇花香扑面。
松窗梦觉却神清,残月林前三两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青童金觞列坐红霞神气

青童 qīng tóng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漢語大詞典》
递 ( 遞 ) dì《國語辭典》
  1. 「遞 」的異體字。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1.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金觞(金觴)jīn shāng
金制的酒杯;精美珍贵的酒杯。 三国 魏 曹植 《侍太子坐》诗:“清醴盈金觴,餚饌纵横陈。” 晋 张华 《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觴浮素蚁。”《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吕延济 注:“觴,酒杯也,以金为之。”  ——《漢語大詞典》
疾 jí《國語辭典》

疾 [ jí ]

  1. 病。如:「隱疾」、「夙疾」、「痼疾」、「積勞成疾」。《論語·為政》:「父母唯其疾之憂。」《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2. 痛苦。如:「民間疾苦」。《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1. 生病。《孟子·公孫丑下》:「昔者疾,今日癒。」
  2. 憂、患。《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君子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
  3. 憎恨。《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漢·王充《論衡·自紀》:「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
  1. 快速、猛烈。如:「疾風知勁草」。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宋·孫光憲〈謁金門·留不得〉詞:「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
  1. 急速、猛烈。如:「疾馳」、「大聲疾呼」。《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列坐 liè zuò
(1).以次相坐。 汉 刘桢 《感遇》诗:“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有几个相识的,便都列坐在花厅上,专等面贺。”
(2).指在座的人。 汉 枚乘 《七发》:“列坐纵酒,荡乐娱心。”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鸣儔啸匹旅,列坐竟长筵。”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漢語大詞典》
红霞(红霞)
唐 权德舆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唐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题诗天风洒,属思红霞舒。
唐 韩愈 桃源图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唐 韦庄 中渡晚眺 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唐 谭铢 题九华山 或接白云堆,或映红霞天。
唐 李中 游茅山二首 其一 绿藓深迎步,红霞烂满衣。
宋 滕白 题汶川村居 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
唐 陈陶 巫山高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骈字类编》
神气(神氣)shén qì
(1).神妙灵异之气。《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孔颖达 疏:“神气,谓神妙之气。”《史记·封禅书》:“ 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2).指道家所谓存养于人体内的精纯元气。《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郭象 注:“夫德充於内则神满於外。”《淮南子·要略》:“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云笈七籤》卷十三:“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原注:“神气不凝於丹田之中,灵光不照於藏府之内。”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子二》:“道家只为一己,只要神气常存。”
(3).精神气息。 汉 仲长统 《昌言下》:“和神气,惩思虑,避风湿,节饮食,适嗜欲,此寿考之方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悍马﹞数日而神气一小变,踰月而大变。志性如君子,步骤如俊乂,嘶如龙,顾如凤,乃天下之骏乘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狐属﹞吸人神气以为灵,最利人死。”
(4).指神志。《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羣婢渐以汤饮灌之,即能微微入口。久之,神气安集,俄復开目。”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 曹 神气恍惚,若有所凭。”《红楼梦》第九七回:“见 黛玉 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
(5).神情,神态。《后汉书·蔡邕传》:“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仰慕 严 郑 ,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勉 ﹞神气沮丧,徒有汗淫。” 老舍 《二马》第四段四:“﹝ 老马 ﹞看出儿子的神气不对,可想不起怎样安慰他。”
(6).指事物的状态、状况。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适逢其会有好几盏马灯的洋油都点尽了,灯光幽幽地快要熄的神气。”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洗过了脸,我方走出房门,看看天气阴阴的像要落雨的神气,一切皆很黯淡。”
(7).风格气韵。 南朝 梁 何逊 《答江革联句不成》诗:“日余乏文干,逢君善草札,工拙既不同,神气何由拔。” 宋 姜夔 《续书谱·总论》:“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 北宋 院本画,用笔工緻,傅色明釅,规模神气,逼似 唐 人。”
(8).神采焕发;有生气。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杜甫 ﹞《禹庙》诗:‘云气生虚壁, 江 声走白沙。’一‘生’字、‘走’字,古庙顿有神气。”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闕之下,有神气之宾。” 巴金 《大镜子》:“但是我的书房里偏偏留着那面大镜子,每次走过它前面,我就看到自己那副‘尊容’,既不神气,又无派头,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真是生成劳碌命。”
(9).得意;傲慢。 茅盾 《色盲》三:“他抡开右手的五个指头很神气地向空间作了个捞捕的姿势。” 赵树理 《三里湾·还得参加支部会》:“ 范登高 已经没有那么‘神气’了,便带着一点乞求的口气说:‘可是你也得叫我说话呀!’”  ——《漢語大詞典》
逸 yì《國語辭典》

逸 [ yì ]

  1. 逃亡、逃跑。《说文解字·兔部》:「逸,失也,兔谩𫍙善逃也。」《左传·桓公八年》:「随师败绩,随侯逸。」《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2. 奔跑。《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三国吴·韦昭·注:「逸,奔也。」
  3. 散失。《书经·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4. 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明日复战,乃逸楚囚。」
  1. 放荡的。《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2. 隐逸的。如:「逸老」。《汉书·卷一○·成帝纪》:「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
  3. 超群的、超绝的。如:「逸才」。《老残游记·第一○回》:「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4. 快速的。《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
  5. 舒适、安乐。《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1. 隐士。《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帝乃虚求,搜贤采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 」唐·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
  2. 过失。《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汉·孔安国·传:「逸,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