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娜江边柳,飘摇岭上云。

赵孟*元代〕《巫山一段云 起云峰 以上十二首见花草粹编卷

袅娜江边柳,飘摇岭上云。卸帆回棹楚江滨。归信夜来闻。欲拂珊瑚枕,先董翡翠裙。江头含笑去迎君。鸾凤尽成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袅娜江边飘摇岭上

袅娜 niǎo nà
亦作“裊娜”。
(1).草木柔弱细长貌。 唐 李白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烟裊娜拂綺城。” 前蜀 牛峤 《杨柳枝》词之一:“无端褭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清 陈维嵩 《杨柳枝·本意》词:“裊娜丝杨水面生,波光柳态两盈盈。” 朱自清 《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女子体态轻盈柔美貌。 唐 韩偓 《袅娜》:“褭娜腰肢澹薄妆, 六朝 宫样窄衣裳。”《红楼梦》第五回:“ 贾母 素知 秦氏 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裊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这时,一个身材袅娜、衣着鲜丽、阔面大眼的年轻女人穿着高跟皮鞋匆匆地跑进房里来。”  ——《漢語大詞典》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柳 liǔ《國語辭典》

柳 [ liǔ ]

  1.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尾端尖锐,边缘有细锯齿。花密生呈穗状,种子有毛,成熟时柳絮飞散如雪。一般供作观赏、行道树。
  2.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为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八颗星。
  3. 姓。如唐代有柳宗元。
飘摇(飄摇)piāo yáo
(1).飞翔貌。《战国策·楚策四》:“﹝黄鵠﹞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翱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唐 常楚老 《江上蚊子》诗:“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
(2).举止轻盈洒脱貌。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艳雪》:“ 曹子建 《洛神赋》以‘流风迴雪’比美人之飘摇。”
(3).飘荡;飞扬。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於是乎翠盖飘摇,文鷁委蛇,嘉朋远至。” 徐迟 《牡丹》:“那歌声真是飘摇在肃杀秋风中的声息。”
(4).动荡不安。 明 刘基 《青阳》诗:“随气成形,或蘂或翘,睠睠兴怀,中心飘摇。”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芦沟桥 上炮声响了,祖国在血跟大火中飘摇。”
(5).漂泊奔波。形容行止无定。 清 姚鼐 《宝扇楼后记》:“况於 禹卿 辞玉堂之庐而飘摇江海者乎。”  ——《漢語大詞典》
岭上(岭上)
南北朝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唐 沈佺期 从幸香山寺应制 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
唐 王昌龄 送高三之桂林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唐 曹邺 题女郎庙 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唐 黄滔 寄怀南北故人 岭上青风陇头月,时通魂梦出来无。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其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宋 范成大 自天平岭过高景庵 卓笔峰前树作团,天平岭上石成关。  ——《骈字类编》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