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今成器人未归,洞房白发秋霏霏。

刘基明代〕《远如期

远如期,近别尚云可,远期能不悲。
忆昔辞君出门去,手种庭前松柏树。
树今成器人未归,洞房白发秋霏霏。
高原有梧隰有綍,待君北邙山石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成器洞房白发霏霏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成器 chéng qì
(1).工具,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2).良器。《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郑玄 注:“成犹善也。”
(3).成为器具。《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后因以比喻成为有用的人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冀州 刺史 杨淮 二子 乔 与 髦 ,俱总角为成器。”《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算今年不上二十岁,年小小儿的,通不成器。”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在群臣面前,在 范蠡 、 文种 这样难驾驭、不能长居人下的大夫面前,站着我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君王!”
(4).犹成竹。比喻预先的设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欲精工作,必先绘图,则勾股三角弧之学不可不讲也。精於此而后绘图、测算,成器在胸,及其成物,不失累黍。”
(5).成精。《西游记》第三六回:“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洞房 dòng fáng
(1).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絚洞房些。”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市言唯恐田园陂地之不广也,簪珥羽鈿之不侈也,洞房綺闥之不邃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
(2).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 唐 朱庆余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双双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后交拜礼毕,送归洞房做花烛筵席。”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二十年以前,男女总要在入洞房以后,才说到爱情。”
(3).借指完婚。《玉娇梨》第十七回:“虽别有人家肯与我,却又不中我意,自分今生断无洞房之日。”
(4).连接相通的房间。 晋 陆云 《登台赋》:“蒙紫庭之芳尘兮,骇洞房之迴飈。”《梁书·徐勉传》:“高门甲地,连闥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
(5).窑洞。《梅葛》诗第二部:“高山梁子上,盖起三间土洞房。” 朱德 《游南泥湾》诗:“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6).道教养生之道中所指的人体的一个穴位。《黄庭内景经·灵台部》:“洞房紫极灵门户。” 梁丘子 注引《大洞经》:“两眉直上……却入二寸为洞房。”  ——《漢語大詞典》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霏霏 fēi fēi
(1).雨雪盛貌。《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原注:“霏霏,集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清 唐孙华 《柳絮》诗之一:“搅天晴雪日霏霏,忽漫成团密又稀。”
(2).泛指浓密盛多。《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晋书·胡毋辅之传》:“ 澄 ( 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鬱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3).飘洒,飞扬。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贾至 《铜雀台》诗:“抚弦心断絶,听管泪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俄梦朱衣道人,长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4).纷乱貌。 汉 王粲 《羽猎赋》:“鹰犬竞逐,弈弈霏霏。”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忽復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