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

刘基明代〕《沁园春·万里封侯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中泽哀鸿,苞荆隼鸨,软尽平生铁石肠。凭栏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苍茫。
不须踽踽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笑扬雄寂寞,刘伶沉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江左夷吾,隆中诸葛,济弱扶危计甚长。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狐狸夜啸腥风蛟螭平陆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1.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2.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1.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狐狸 hú lí
(1).兽名。狐和狸本为两种动物。后合指狐。常喻奸佞狡猾的坏人。《东观汉记·张纲传》:“侍御史 张纲 独埋轮于 雒阳 都亭,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唐 杜甫 《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说岳全传》第十三回:“得意狐狸强似虎,败翎鸚鵡不如鸡。” 袁静 《红色交通线》第二回:“ 徐耀明 真像个老狐狸。”
(2).犹花招。喻狡猾的手段。 曲波 《桥隆飙》一:“你不要给我耍狐狸!笑面虎,花脸狼,我都见过!”  ——《漢語大詞典》
夜啸(夜啸)
宋 苏轼 秋怀二首 其一 窗前有栖鵩,夜啸如狐狸。  ——《骈字类编》
腥风(腥風)xīng fēng
腥臭之风。亦喻凶残的气氛。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宋 陆游 《龙洞》诗:“想当蟠蛰未奋时,腥风逼人云触石。” 明 刘基 《沁园春》词:“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成江。”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天地黑如盘,腥风吹雨血。”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蛟螭 jiāo chī
(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支那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漢語大詞典》
昼 ( 晝 ) zhòu
昼 [ zhòu ]
     ◎ 白天:~夜。白~(白天)。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1.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1.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平陆(平陸)píng lù
平原;陆地。《孙子·行军》:“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晋 陶潜 《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唐 僧鸾 《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 清 林则徐 《批上海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案》:“浑水内灌,致积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陆。”  ——《漢語大詞典》
沉 chén《國語辭典》

沉 [ chén ]

  1. 没入水中。如:「沉没」、「石沉大海」。《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2. 往下降落。如:「地基下沉」。宋·辛弃疾〈生查子·悠悠万世功〉词:「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3. 埋没、沦落。《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4. 使降下。如:「沉不住气」、「沉下脸来」。
  5. 迷恋、迷于所好。《书经·微子》:「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战国策·赵策二》:「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
  6. 潜藏、隐伏不外露。《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三国吴·韦昭·注:「沉,伏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沉迹中乡,飞名帝录。」
  1. 重。如:「这个担子好沉。」《红楼梦·第四○回》:「那刘老老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2. 深的。三国魏·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南朝宋·鲍照〈观漏赋〉:「注沉穴而海漏,射悬涂而电飞。」
  3. 长久的。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
  1. 深、深切。如:「沉醉」、「沉睡」。《文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1.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2.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3.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4.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5.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