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仲春 zhòng chūn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首词説仲春景致,原来不如 黄夫人 做着《季春词》又好。”《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匆匆的忙过正月,到了仲春,春昼初长。” 周克芹 《勿忘草》三:“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漢語大詞典》
徵 zhǐ/zhēng《國語辭典》
徵 [ zhēng ]
動- 召集。如:「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 責問、詢問。如:「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 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 公開尋求、招請。如:「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 課取、收取。如:「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 預兆、跡象。如:「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徵 [ zhǐ ]
名-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
隐士(隱士)yǐn shì
(1).隐居不仕的人。《庄子·缮性》:“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 宋 陆游 《初到荣州》诗:“废臺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 绮色佳 真美!美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
(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 ——《漢語大詞典》
(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 ——《漢語大詞典》
蒲轮(蒲輪)pú lún
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 鲁 申公 。” 颜师古 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 唐 罗邺 《费拾遗书堂》诗:“自怜苇带同 巢 许 ,不驾蒲轮佐 禹 汤 。”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汪洋 为 楚 大儒,名久愈章,蒲轮寂寞,兰佩芬芳。” ——《漢語大詞典》
上计(上計)shàng jì
上策。《战国策·西周策》:“ 赵 之上计,莫如令 秦 魏 復战。”《南史·王敬则传》:“ 敬 则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 战国 、 秦 、 汉 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上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 晏子 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 东阿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 许。於是明年上计, 景公 迎而贤之。”《淮南子·人间训》:“ 解扁 为 东封 ,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属官﹞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姦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刘昭 注引 胡广 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穀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薄。” 唐 杜甫 《阴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陆天乙所画虞山图索歌》:“一官三载今上计,粉本溪山坐卧持。”
(2).上计吏之省称。《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十四年﹞是岁,初復郡国上计补郎官。” 刘昭 注:“上计,今计吏也。”《北堂书钞》七九引 北魏 阚駰 《十三州志》:“上计,古之诸侯之奏使也, 汉 因之,号曰计偕。” ——《漢語大詞典》
(1). 战国 、 秦 、 汉 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上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 晏子 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 东阿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 许。於是明年上计, 景公 迎而贤之。”《淮南子·人间训》:“ 解扁 为 东封 ,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属官﹞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姦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刘昭 注引 胡广 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穀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薄。” 唐 杜甫 《阴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陆天乙所画虞山图索歌》:“一官三载今上计,粉本溪山坐卧持。”
(2).上计吏之省称。《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十四年﹞是岁,初復郡国上计补郎官。” 刘昭 注:“上计,今计吏也。”《北堂书钞》七九引 北魏 阚駰 《十三州志》:“上计,古之诸侯之奏使也, 汉 因之,号曰计偕。” ——《漢語大詞典》
偕 xié《國語辭典》
偕 [ xié ]
副- 共同、一起。如:「偕行」、「偕入」。《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皆、全部。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划一、使整齐。《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
- 比、并。唐·柳宗元〈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序〉:「受学之众,他莫能偕也。」《太平广记·卷五三·金可记》:「精勤为事,人不可偕也。」
偕 [ jiē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