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问事(問事)wèn shì
(1).谓过问国家大事。《墨子·七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彊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
(2).执杖行刑之役卒。《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祖 ( 黄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唐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文帝 ﹞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 胡三省 注:“问事者,行杖之人也。”
(3).刑具。《雍熙乐府·新水令·陈琳抱妆盒》:“打的荒把 陈琳 便指,你常是无三思。我根前,下问事。”参见“ 问事杖 ”。 ——《漢語大詞典》
(2).执杖行刑之役卒。《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祖 ( 黄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唐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文帝 ﹞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 胡三省 注:“问事者,行杖之人也。”
(3).刑具。《雍熙乐府·新水令·陈琳抱妆盒》:“打的荒把 陈琳 便指,你常是无三思。我根前,下问事。”参见“ 问事杖 ”。 ——《漢語大詞典》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动- 拿、握。如:「持枪」、「持笔」。
-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杯 bēi《國語辭典》
杯 [ bēi ]
名- 一种盛液体的器具。《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持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 竞赛优胜的奖品。如:「金杯」、「银杯」、「奖杯」。今多用「杯」字。
- 量词。计算杯装物的单位。如:「一杯水」、「两杯面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