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

曹丕魏晋〕《黎阳作诗三首 其三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追思太王胥宇

追思 zhuī sī
追念;回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及其终也, 叶 人追思而立祠。” 宋 苏轼 《至真州再和》诗之二:“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巔。”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瞿稼轩论张江陵》:“故至今谭相才者,犹不能不追思之。”  ——《漢語大詞典》
太王 tài wáng
周 文王 之祖 古公亶父 的尊号。 周 人本居 豳 ,自 古公 始迁居 岐山 之下,定国号曰 周 ,自此兴盛,故 武王 克 殷 ,追尊为 太王 。《逸周书·世俘》:“王烈祖自 太王 、 太伯 、 王季 、 虞公 、 文王 、 邑考 ,以列升,维告 殷 罪。”《孟子·梁惠王下》:“昔者 太王 好色,爱厥妃。”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宣景 遭多难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桀以便事,不及修 公刘 太王 之仁也。”  ——《漢語大詞典》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1.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4.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6.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1.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1.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胥宇 xū yǔ
(1).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诗·大雅·緜》:“爰及 姜 女,聿来胥宇。” 毛 传:“胥,相;宇,居也。” 孔颖达 疏:“自来相土地之可居者。” 晋 潘尼 《东武馆赋》:“慕 古公 之胥宇,羡 孟母 之审邻。”《北史·隋纪下·炀帝》:“但 成周 墟塉,弗堪胥宇,今可於 伊 雒 营建 东京 。”
(2).指看守房屋。 宋 姜夔 《喜迁莺慢·功父新第落成》词:“窗户新成,青红犹润,双燕为君胥宇。”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臧 zāng/zàng/cáng《國語辭典》

臧 [ zāng ]

  1. 善。《尔雅·释诂上》:「臧,善也。」《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辄乃黜其不臧,究世之谬。」
  1. 称许、颂扬。汉·王充《论衡·自纪》:「文德不丰,非吾所臧。」《晋书·卷四十九· 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1. 奴隶、奴婢。《荀子·礼论》:「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
  2.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汉书·卷九○·酷吏传·尹赏传》:「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通「赃」。
  3. 姓。如汉代有臧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