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丝杨。重过废馆,闲池顿起思量。

陈维崧清代〕《八六子 枫隐寺感旧

弄丝杨。重过废馆,闲池顿起思量。正髣髴纸鸢旧处,依稀竹马儿时,巡檐绕墙。

当年无限风光。月照千山裙幄,莺啼一院糟床。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祇剩乱涧,闲腾鼯鼬,矮坡斜下牛羊。

太苍茫、疏林一抔夕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思量

弄 nòng/lòng《國語辭典》

弄 [ ​nòng ]

語音
  1. 把玩、玩賞。《漢書·卷四二·周昌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唐·李白〈別山僧〉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敬涇溪。」
  2. 遊戲、耍弄。如:「逗弄」、「戲弄」、「愚弄」。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3. 做、從事、處理。如:「弄飯菜」、「弄乾淨」。《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你莫管,照我的話弄去就是了。」
  4. 探察、追究。如:「弄明白」、「這件事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5. 取得。如:「他弄來一頂帽子。」《紅樓夢·第五九回》:「只是要你們齊心打夥兒弄幾個錢回家受用,若不隨我,我也不管了。」
  6. 搖動、攪動。如:「這消息把大家弄得人心惶惶。」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怕露驚宿鳥,風弄庭槐。」
  7. 姦騙、淫亂。如:「她被弄大了肚子。」《紅樓夢·第六七回》:「你二爺在外頭弄了人。」
  8. 表演、彈奏。如:「弄笛」、「弄簫」。唐·王涯〈秋夜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9. 妝飾、修飾。如:「搔首弄姿」。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1. 樂曲。如:「江南弄」、「梅花三弄」。《文選·嵇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弄 [ ​lòng ]

讀音
  1. 小巷。如:「巷弄」。《南史·卷五·齊廢帝鬱林王本紀》:「出西弄,遇弒。」
丝 ( 絲 ) sī
丝 [ sī ]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杨 ( 楊 ) yáng
杨 [ yáng ]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 姓。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废 ( 廢 ) fèi
废 [ fèi ]
  1. 停止,不再使用:~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除。~黜(罢免,革除)。~帝(被废黜的皇帝)。~弃。~止。~置。因噎~食。
  2.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话。~品。~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
  3. 没有用的东西:修旧利~。利用“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4. 荒芜,衰败:田园荒~。几经兴~。
  5. 重伤或杀死某人:~了他。
馆 ( 館 ) guǎn
馆 [ guǎn ]
  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旅~。~舍。
  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领事~。
  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照相~。
  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博物~。文化~。~藏。
  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蒙~。坐~。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1.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2.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3.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4.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顿 ( 頓 ) dùn
顿 [ dùn ]
  1.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
  2.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
  3. 叩,跺:~首再拜。
  4. 处理,设置:安~。整~。
  5. 疲乏:困~。劳~。
  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
  7. 次:三~饭。
  8. 同“钝”,不锋利。
  9. 姓。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思量 sī liang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1).考虑;忖度。《晋书·王豹传》:“得前后白事,具意,輒别思量也。”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閒坐细思量,惟吟不可忘。”《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蓉 出了 荣国府 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 杨闻宇 《渠水儿悠悠》:“也不思量思量,这到底是为他呀还是害他呀!”
(2).商量。《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於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西游记》第七回:“﹝诸侯﹞又不敢打拱,又不敢混杂,众人思量,伏在地上,又走不动。”
(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犹心思。 明 陈大声 《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我费了多少思量,说过了几次,结果呢,也只落得一片痴心。”
(5).方言。顾虑。 梁斌 《播火记》三一:“话刚吐出,又想到: 志和 走了,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就又犯了思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