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岂言吴刺史,谤书翻似马将军。

司马光宋代〕《送张太博知岳州

严风秀木折为薪,得罪由来为出群。
粥粥黄鸡习鹤介,芃芃青蔓掩兰薰。
天资谗妖多端巧,人极精明不易分。
饮水岂言吴刺史,谤书翻似马将军。
波涛光涌动寒野,楼阁岧峣压暮云。
红叶寺深秋晚邮,苍山钟迥夜清闻。
何妨绝境聊为守,正恐中朝亟用君。
身外百愁俱掷置,放歌沈饮且醺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饮水刺史谤书马将

饮水(飲水)yǐn shuǐ
(1).喝水。《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孙希旦 集解:“饮有浆醴之属,今但饮水而已,饮之贫也。” 唐 韩愈 《复志赋》:“固余异於牛马兮,寧止乎饮水而求芻?”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其诗有‘人到心閒饮水甜’之句,余甚爱之。”亦指喝的和做饭用的水。
(2).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 吴郡 闕守,人多欲之,帝以授 攸 。 攸 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 吴 水而已。”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给牲口喝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店一连也有十几间门面……门前搭着一路罩棚,棚下摆着走桌条凳,棚口边安着饮水马槽。”亦指给花木菜蔬浇水。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之上:“浇花木菜蓏曰饮水。”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1.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3.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5.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5.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语助词,无义:➊ ​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1. 参见「言言」(二)​条。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1. 「吳 」的異體字。
刺史 cì shǐ
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汉武帝 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 成帝 改称州牧, 哀帝 时复称刺史。 魏 晋 于要州置都督兼领刺史,职权益重。 隋炀帝 、 唐玄宗 两度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后又改郡为州,称刺史,此后太守与刺史互名。 宋 于州置知州,而无刺史职任,刺史之名仅为武臣升迁之阶。 元 明 废名, 清 仅用为知州之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其餘观察及诸州刺史、县令、録事、参军多至每月五十千。”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隋以后刺史》:“ 汉 之刺史犹今之巡按御史; 魏 晋 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 隋 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 直隶 知州也。”  ——《漢語大詞典》
谤书(謗書)bàng shū
(1).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战国策·秦策二》:“ 魏文侯 令 乐羊 将,攻 中山 ,三年而拔之。 乐羊 反而语功。 文侯 示之谤书一篋。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2).《史记》《后汉书·蔡邕传》:“昔 武帝 不杀 司马迁 ,使作谤书,流於后世。” 李贤 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 迁 所著《史记》,但是 汉 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谤书》:“ 司马迁 作《史记》,於《封禪书》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 王允 谓之谤书。”
(3).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汉书〉误仿〈史记〉》:“且序酷吏必屡称天子以为能,未免露谤书之意。” 柯灵 《香雪海·题材问题一解》:“《水浒传》之后有《续水浒传》《荡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题材,却干脆成了一部农民起义的谤书。”  ——《漢語大詞典》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1.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3. 越过。如:「翻山越岭」。
  4.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5.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6.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1.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马将(馬將)mǎ jiāng
见“ 马将牌 ”。  ——《漢語大詞典》
军 ( 軍 ) jūn
军 [ jūn ]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的上一级。
  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