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奇品推安国,四面名园接月波。

司马光宋代〕《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

洛邑牡丹天下最,西南土沃得春多。
一城奇品推安国,四面名园接月波。
山相著书称上药,翰林弄笔作新歌。
人间朱粉无因学,浪把菱花百遍磨。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城安国四面名园月波

一城
唐 杜甫 遣怀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唐 戴叔伦 晓闻长乐钟声 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牡丹芳 美天子忧农也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窦牟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
唐 刘得仁 春日雨后作 车舆终日别,草树一城新。
唐 韦庄 信州溪岸夜吟作 一城人悄悄,琪树宿仙禽。  ——《骈字类编》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品 pǐn《國語辭典》

品 [ pǐn ]

  1. 众多的。《说文解字·品部》:「品,众庶也。」《易经·乾卦·彖曰》:「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
  1. 某一类东西的总称。如:「物品」、「食品」、「成品」、「商品」。
  2. 事物的种类。《书经·禹贡》:「厥贡惟金三品。」孔安国·传:「金、银、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3. 等级。如:「上品」、「极品」、「诗品」。
  4. 古代官制中的阶级。如:「一品」、「官品」。元·关汉卿《碧玉箫·秋景堪题曲》:「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5. 人的德性。如:「人品」、「学品」。
  6. 姓。如明代有品嵒。
  1. 评量、评断好坏优劣。如:「品诗」、「品文」。
  2. 吹奏乐器。如:「品竹」、「品箫」。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安国(安國)ān guó
(1).使国家安定。《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预 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紂 , 齐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
(2).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3).古国名。故地在今 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 布哈拉 一带。为 昭武 诸国之一。
(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5).复姓。 汉 有 安国少季 。见《史记·南越列传》。  ——《漢語大詞典》
四面 sì miàn
(1).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礼记·乡饮酒义》:“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2).指四周围。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青山四面合,緑树几坡斜。”  ——《漢語大詞典》
名园(名園)míng yuán
著名的园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敬 自 会稽 经 吴 ,闻 顾辟疆 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 明 朱有炖 《风月牡丹仙》第一折:“小生再不敢希望佳期,但於明日在此名园,请邀东道,宴请芳卿。”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渌水名园比 洛 涘,板舆奉母方闲居。”  ——《漢語大詞典》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月波 yuè bō
(1).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语本《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 唐 李群玉 《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我铺的这艾叶纹藤席浄,掇过这桃花瓣石枕冷,醉魂儿偏喜月波凉。”
(2). 蜀 中对月的尊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蜀 中称尊老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谓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称。”
(3).酒名。 宋 张能臣 《酒名记》:“ 秀州 月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