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邹 ( 鄒 ) zōu
邹 [ zōu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
- 姓。
湛 zhàn《國語辭典》
湛 [ zhàn ]
形- 深厚。如:「精湛」、「工夫湛深」。
- 清澈、清楚。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 姓。如晋代有湛方生。
湛 [ dān ]
形- 快乐。《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羊 yáng/xiáng《國語辭典》
羊 [ yáng ]
名- 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泛称。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绵羊、山羊、羚羊等。
- 姓。如汉代有羊续。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羊 [ xiáng ]
形- 吉利、吉祥。如:「吉羊如意」。通「祥」。
叔子 shū zǐ
(1). 晋 名臣 羊祜字 。 祜 有治绩,通兵法,博学广闻,镇守 荆州 时曾以药赠 吴 将 陆抗 , 抗 服之不疑,当时成为美谈。后常用以为典。 唐 周繇 《以人参遗段成式》诗:“惭非 叔子 空持药,更请 伯言 审细看。”按《晋书·羊祜传》, 祜 曾以药赠 陆抗 , 抗 字 幼节 ,父 逊 字 伯言 ,此诗误以 抗 为 逊 。 宋 陆游 《水调歌头·多景楼》词:“ 叔子 独千载,名与 江 汉 流。”
(2).丈夫的弟弟。俗称“小叔子”,与“大伯子”相对而言。《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他嫂子是女人,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本是没有气力的,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 ——《漢語大詞典》
(2).丈夫的弟弟。俗称“小叔子”,与“大伯子”相对而言。《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他嫂子是女人,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本是没有气力的,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 ——《漢語大詞典》
世间(世間)shì jiān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知名 zhī míng
(1).谓正确认识事物的名称。《荀子·正名》:“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 杨倞 注:“浅与深俱不失其所,则为知名。”
(2).告知姓名。《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郑玄 注:“有媒往来,传昏姻之言,乃相知姓名。” 孔颖达 疏:“故《昏礼》有六礼,二曰问名。”
(3).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宋 梅尧臣 《杂诗绝句》之七:“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 中岳庙 ,少小即知名。”
(4).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居 戏下 ,无所知名。”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梓 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汉 既平七国, 乘 由是知名; 景帝 詔拜 弘农 都尉。” ——《漢語大詞典》
(2).告知姓名。《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郑玄 注:“有媒往来,传昏姻之言,乃相知姓名。” 孔颖达 疏:“故《昏礼》有六礼,二曰问名。”
(3).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宋 梅尧臣 《杂诗绝句》之七:“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 中岳庙 ,少小即知名。”
(4).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居 戏下 ,无所知名。”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梓 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汉 既平七国, 乘 由是知名; 景帝 詔拜 弘农 都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