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曾巩宋代〕《边将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啗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骍。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岁费巨万不计战士

岁费(歲費)suì fèi
一年的费用。《史记·平準书》:“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餘巨万。” 宋 曾巩 《议经费札子》:“天下岁入, 皇祐 、 治平 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宋史·食货志下一》:“而 契丹 邀割地,復增岁遗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  ——《漢語大詞典》
巨万(巨萬)jù wàn
极言数目之多。《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不能以万室之邑舍巨万之军者,其国危。”《史记·平準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巨万,今万万。” 唐 王勃 《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思弘法愿,重缉奇功,党且千家,集惟巨万。”《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内有个极富的人家姓 周 ,家财巨万,良田千顷。”  ——《漢語大詞典》
不计 bù jì
把…排除或不计算在内(如从考虑中)例如:在决定乳脂生产的平均数时,最好把所有头胎生的小母牛不计在内。
不计较;不考虑。例如:不计成本;不计个人得失。  ——《漢語大詞典》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1.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2.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3.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4.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5. 姓。如汉代有籍福。
战士(戰士)zhàn shì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尉缭子·武议》:“ 武王 伐 紂 ,师渡 盟津 ,右旄左鉞,死士三百,战士三万。”《后汉书·孔融传》:“孤( 曹操 )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在战斗结束回来的山路上,有几个战士倒下了。”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
欢 ( 歡 ) huān
欢 [ huān ]
  1. 快乐,高兴:~乐。~庆。~会。~快。~颜。尽~而散。郁郁寡~。
  2.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新~旧识。
  3. 活跃,起劲,旺盛:~蹦乱跳。~实。机器转得真~。
酣 hān《國語辭典》

酣 [ hān ]

  1. 畅饮,尽兴喝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 沉迷、耽溺于酒。《抱朴子·外篇·酒诫》:「小大乱丧,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庐陵孝献王义真传》:「纵博酣酒,日夜无辍。」
  1. 畅快、尽兴。如:「酣饮」、「酣歌」。《魏书·卷七九·成淹传》:「(王)​肃言:『淹既蒙进,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遂酣笑而止。」
  2. 激烈。如:「酣斗」。唐·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1. 喝醉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八首之四四:「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2. 浓、盛。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环曲岸,环曲岸,红酣绿匀。」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百 bǎi《國語辭典》

百 [ ​bǎi ]

语音
  1. 数目字。十的十倍。《说文解字·白部》:「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大写为「佰」。
  2. 姓。如古时有百倏,战国时有百丰。
  1. 众多。如:「百病不侵」。
  2. 总指一切所有的词。《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百 [ ​bó ]

读音
  1. 参见「百色县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