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祝融夜合围,火鸦一出军皆北。

陈肇兴清代〕《火炎行

半夜怪风吹不息,满天烂熳黄金色。哀呼动地声如雷,彼此相看面如墨。

戎妆文武带兵来,奔前直与火斗力。鏖战祝融夜合围,火鸦一出军皆北。

蚩尤夭雾昏蔽天,咫尺人面不相识。光燄万丈射星斗,顷刻半空飞霹雳。

丹楹画桷化浮烟,裂瓦崩垣如掷戟。欲捲银河倒地流,仓卒水龙无处觅。

岂无汲井与抱瓮,一杯究非舆薪敌。亦有开道折屋梁,栋宇未下火已逼。

蔓延佛寺连街衢,玉石同归焦土黑。烈火方炽人心焚,家家捆载争他适。

市井小儿逞空拳,那禁对面为盗贼。焦头烂额不知痛,出没黑烟如鬼蜮。

明朝火熄风亦停,满地唯见瓦与砾。奸商于利竞锥刀,可怜一炬无遗积。

蕴利生孽理或然,何至万间屋俱赤。人火日火天火灾,如此奇祸诚堪恻。

何况洪范五行志,炎上之兆乃兵革。果尔劫火将复燃,柳州有书贺不得。

我无其位逢其时,侧身焉敢忘修德。巷南巷北多哭声,寄语长官好矜惜。

水懦火烈调其平,莫对焦原空唧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鏖战祝融夜合火鸦一出

鏖战(鏖戰)áo zhàn
(1).激烈地战斗;苦战。《新唐书·王翃传》:“引兵三千,与贼鏖战。” 清 许承钦 《晴川阁眺望》诗:“古今餘感慨,鏖战忆 曹 刘 。” 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2).比喻激烈地争胜。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仙游祈梦》:“文场鏖战,未遂登庸愿。”《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 老舍 《正红旗下》四:“姑母……便与二哥等组织牌局,到她的屋中鏖战。”  ——《漢語大詞典》
祝融 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
夜合 yè hé
(1).合欢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夜合,叶晨舒而暮合。一名合昏。” 唐 元稹 有《夜合》诗。
(2).向日莲的别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引 唐 郑熊 《番禺杂记》:“海南有向日莲,花似木芙蓉而极香,其花东西向日,至暮而谢。一呼夜合。”
(3).花名。详“ 夜合花 ”。
(4).药用植物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漢語大詞典》
围 ( 圍 ) wéi
围 [ wéi ]
  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攻。~城。突~。解~。
  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巾。~墙。~裙。
  3. 四周:外~。周~。
  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火鸦(火鴉)huǒ yā
(1).吐绶鸡(火鸡)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制》:“火鸦,火鸡也,山斲木也。大如鸦,青黑色,头有红毛,似鹤顶堆砂,毛毿毿下垂。长项修足,高二三尺……食火炭,亦斵木。”
(2).用于战事的鸦形火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至今上初年,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3).传说中能衔火的乌鸦。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慈乌》:“ 蜀 徼有火鸦,能衔火。”  ——《漢語大詞典》
一出 yī chū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漢語大詞典》
军 ( 軍 ) jūn
军 [ jūn ]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的上一级。
  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北 běi/bèi《國語辭典》

北 [ ​běi ]

语音
  1. 方位名:➊ ​ 相对于「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 地图的上方。
  2. 败逃的军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1. 在北方或从北来的。如:「北国」、「北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1. 向北行。《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鴈北。」
  2. 失败、败逃。如:「败北」。《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 向北,表示行动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北 [ bèi ]

  1. 违反、背叛。《说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通「背」。

北 [ ​bò ]

读音
  1. (一)​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