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半赤红日坠,鹅毛一白青天粘。

陈肇兴清代〕《登洪家天玉楼望火炎山诸峰

众山如火光炎炎,九十有九昆冈尖。春风万古吹不到,山形骨立无留髯。

洪家有楼高百尺,三层对峙飞雕檐。朅来引我缘梯上,俯视群峰成排签。

不藉树木为奇古,空所依倚何森严。怪犀丑象纷罗列,缺处仍以云峰钳。

鱼尾半赤红日坠,鹅毛一白青天粘。须臾变灭有千百,山耶云耶都相兼。

屋后飞泉挂绝壁,千丈陡落横素缣。水光晶莹照岩壑,下有蛟龙胡能潜。

遥望良田如画罫,翠毯万顷初抽针。江山信美非吾土,坐脱狂兴来无厌。

手摘星辰楼上望,直待月出擒妖蟾。山灵媚人更狡狯,列缺吐焰阴火熸。

非鬼非物空赞叹,觉有好句时难拈。细听泉声杂风雨,林端已开金镜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鱼尾红日鹅毛一白青天

鱼尾(魚尾)yú wěi
(1).古时宫殿屋脊上的饰物。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五:“ 汉 以宫殿多灾,术者言天上有鱼尾星,宜为其象冠於室以禳之。今自 有唐 以来,寺观旧殿宇,尚有为飞鱼形尾指上者,不知何时易名为鴟吻,状亦不类鱼尾。”
(2).古时腰带前端的下垂部分。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带》:“《唐旧史》:‘ 高祖 詔:腰带令向下插,垂头名曰鉈尾。’《宋志》:‘鉈尾,即今之鱼尾。’《中华古今注》合呼挞尾。”
(3).指线装书书页中缝的鱼尾形的标志。
(4).指鱼尾纹。《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神仙道:‘你行如摆柳,必主伤妻;鱼尾多纹,终须劳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并且眼角上已起了鱼尾,额头上也有了皱纹。”
(5).比喻事情的末尾部分。《文汇报》1982.11.11:“下课铃响了,教师授课的内容还有点鱼尾,准备拖上二三分钟,可是倏地班长喊了声:‘全体起立!’”  ——《漢語大詞典》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2.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1.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1.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赤 chì《國語辭典》

赤 [ chì ]

  1. 红色的。如:「面红耳赤」、「近朱者赤」。
  2. 热烈、忠诚。如:「赤忱」、「赤胆忠心」。《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危安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3. 空无的。如:「赤手空拳」。
  1. 诛灭。《文选·扬雄·解嘲》:「客徒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2. 裸露。如:「赤身露体」。
  1. 姓。如古时有赤翼。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红日(紅日)hóng rì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漢語大詞典》
坠 ( 墜 ) zhuì
坠 [ zhuì ]
  1. 落,掉下:~马。呱呱~地。
  2. 往下沉:下~。
  3. 系挂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扇~儿。~子(➊垂着的东西;➋流行于中国河南、山东的一种曲艺,如“河南~~”)。
鹅毛(鵝毛)é máo
亦作“鵞毛”。
(1).鹅的羽毛。比喻雪。 唐 司空曙 《雪》诗之一:“ 乐游 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套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毛片片飞。”《白雪遗音·马头调·蒙古》:“冬雪天,如掌的鹅毛压倒了松树杈。”
(2).比喻浪花。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鵞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3).比喻轻微的礼物。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诗:“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 宋 苏轼 《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4).比喻白绢。 唐 李贺 《恼公》诗:“龟甲开屏涩,鹅毛渗墨浓。” 王琦 汇解:“鹅毛,帛也。 吴均 诗:‘笔染鹅毛素。’”  ——《漢語大詞典》
一白
拾遗记昔吴国武库之中兵刃铁器俱被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其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刃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召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以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镆铘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 水经注晋太元十四年宁州刺史费统言晋宁郡滇池县两神马一白一黑盘戏河水之上  ——《骈字类编》
青天 qīng tiān
(1).指天。其色蓝,故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唐 孟浩然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女媧氏 ﹞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了青天。”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 北平 的青天底下。”
(2).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谣·天囯起义在金田》:“带领穷人除 清 妖,从此穷人见青天。”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们翻了身,今天咱们见青天!”
(3).喻指清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见几家隣舍,一齐跑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语,委是青天。’”《金瓶梅词话》第十回:“正是:名标书史播千年,声振黄堂传万古。贤良方正号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清》:“ 刘松斋 清 ,以县吏起家,著‘青天’名。” 巴金 《随想录〈小人·大人·长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争气,是个扶不起的 阿斗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个青天,两个青天,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漢語大詞典》
粘 nián/zhān《國語辭典》

粘 [ nián ]

  1. 附著。如:「麥芽糖粘的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通「黏」。
  2. 糊貼。如:「粘海報」、「粘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粘手榜。」通「黏」。
  1. 姓。如明代有粘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