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何用谙六韬,天幸那须通九伐。
汉家天子重边勋,玉钺登坛静尘氛。大将旌旄天外落,健儿钲鼓地中闻。
三千剑客良家子,八百材官太乙军。安排遁甲三方入,开阖神兵五垒分。
霜重文犀六属铠,血凝匕首七星文。双弯明月能穿柳,合队流星似捲云。
大军朝饮长城窟,勇骑宵临瀚海碣。阚虎声呼撼地天,长鲸阵涌翻溟渤。
出塞初觇太白高,踰河已射旄头没。纛上先悬遫濮头,营中细截浑邪骨。
右地金人罢祭天,左贤铁骑空期月。正直当年汉道昌,坐看一日边尘歇。
时来何用谙六韬,天幸那须通九伐。归来天子赐龙驹,绮阁雕甍隘九衢。
襁褓俱为左庶长,卢儿尽是执金吾。强弩将军分食邑,护军校尉锡襜褕。
户户屏开金屈膝,家家障拥锦屠苏。赫奕只知身尚主,髡钳谁识昔为奴。
轩皇庙略还真假,圮老兵书定有无。独有当年李骠骑,三出无功怨数奇。
南山射虎空穿石,世事悠悠君莫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时来(时来)
唐 李峤 杂曲歌辞 其一 桃花行 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
唐 杜甫 北邻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北邻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骈字类编》
何用 hé yòng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漢語大詞典》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漢語大詞典》
谙 ( 諳 ) ān
谙 [ ān ]
-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
六韬(六韜)liù tāo
亦作“ 六弢 ”。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漢語大詞典》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漢語大詞典》
天幸 tiān xìng
天赐之幸;侥幸。《庄子·渔父》:“ 孔子 又再拜而起曰:‘今者 丘 得遇也,若天幸然。’”《史记·穰侯列传》:“夫战胜 暴子 ,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 唐 王维 《老将行》:“ 卫青 不败由天幸, 李广 无功缘数奇。”《水浒传》第十八回:“ 济州 府差一个 何缉捕 ,带着若干人……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 李大钊 《青年与农村》:“你们在都市上天天向那虚伪凉薄的社会求点恩惠,万一那点恩惠天幸到手,究竟是幸福?还是苦痛?” ——《漢語大詞典》
那须(那須)nà xū
犹何必。 清 陈至言 《白杜鹃花》诗:“那须带血依芳树,自可梳翎弄雪衣。” ——《漢語大詞典》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形-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顺利。如:「星运亨通」。
-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九伐 jiǔ fá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大戴礼记·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三驱弛刚,九伐先话。”
(2).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沈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沈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