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君眉目如春雪,忘却彭城是客边。

李流芳明代〕《徐州雪后题画赠李生长题

黄河曲里又新年,指点京华欲到天。喜君眉目如春雪,忘却彭城是客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眉目春雪忘却客边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眉目 méi mù
(1).眉毛和眼睛。亦借指容颜。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朱某 一婢,粗材也,稍长渐慧黠,眉目亦渐秀媚。” 茅盾 《色盲》二:“忽然在他眼前,浮出个颀长细腰的倩影,一副略带幽怨气分显露出胸中的委屈的眉目。”
(2).比喻群才中的杰出者。 唐 刘禹锡 《奚公神道碑》:“是曹在南宫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 清 黄宗羲 《沉昭子耿岩草序》:“今之修《明史》,其史官最著名者,亦不数人,先生其眉目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韩翃 中 唐 诗人眉目,两邀人主特达之知。”
(3).指事端。《北史·齐冯翊王润传》:“ 冯翊王 少小谨慎,在州不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鼠辈欲轻相间构,曲生眉目。”
(4).比喻事物的要领、头绪或条理。《元典章新集·户部·义仓》:“仍於各乡依例设置义仓一所,於门首竪立绰屑大书雕刻‘义仓’二字,以表眉目。”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汉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茅盾 《手的故事》:“况且,您来一趟不容易,总得清出个眉目。”
(5).犹言有面子。《水浒传》第七十回:“ 卢俊义 直如此无缘!特地教 吴学究 、 公孙胜 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春雪
唐 韦应物 横吹曲辞 长安道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唐 张谓 宴郑伯玙宅 晓风催鸟啭,春雪带花飞。
唐 李绅 过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早梅桥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唐 鲍溶 采葛行 葛丝茸茸春雪体,深涧择泉清处洗。
唐 章孝标 少年行 手抬白马嘶春雪,臂竦青骹入暮云。
唐 张乔 江楼作 晚天帆去疾,春雪燕来迟。
唐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其三 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
唐 韦庄 春陌二首 其一 肠断东风各回首,一枝春雪冻梅花。  ——《骈字类编》
忘却 wàng què
忘记掉。 唐 张籍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 曲江 春。”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水浒传》第六十回:“ 吴学究 道:‘ 吴用 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李国文 《月食》:“有些值得永远记忆,有些应该彻底忘却。”  ——《漢語大詞典》
彭 péng/bāng《國語辭典》

彭 [ péng ]

  1. 地名。春秋郑邑。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2. 姓。如清代有彭孙贻。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1.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2. 都市。如:「京城」、「城市」。
  3.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1.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客边(客邊)kè biān
(1).犹客中。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 东坡 云]小官今日薄酒一杯,特来还敬。[正末云]大人,客边何劳如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生客边得遇芳容,三生有幸。” 明 戴冠 《题姚少师画竹》诗:“客边偶写龙孙谱,忘却 江 南有此君。”《红楼梦》第二六回:“﹝ 黛玉 ﹞又回思一番:‘虽説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2).犹言客人或外地人。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民教馆那几位并不是我们镇上的,他们只是个客边,怎么倒要他们来作主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