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凿碎砚中冰,呵手团栾结诗社。

白玉蟾宋代〕《咏雪于清虚堂火阁

长空惨惨昼如夜,严风刮得雪片下。
寒猿傍树不敢声,江梅羞开恐易谢。
万山无限落叶愁,处处凝烟缠草舍。
枯槎冻僵不复活,飞廉截住阳春赦。
馁虎呼雏入岩卧,过鸟如梭钻树罅。
园林萧索无一物,几夜霜威煞无藉。
欲雨不雨数点霰,雪意沉吟天似诈。
满空飞起杨花架,三日两日冻不化。
眼前幻出白玉楼,谁敢登陟空嗟讶。
肌肤生粟鼻流水,前村新醅复增价。
渔翁溪畔笑收网,鱼亦不知钩有麝。
洗铛簇火煎雪茶,垂帘叠足说清话。
呼童凿碎砚中冰,呵手团栾结诗社。
诗成此景尚自尔,安得王维收入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呵手团栾诗社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1.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2.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3.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4.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1.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1.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童 tóng《國語辭典》

童 [ tóng ]

  1. 古代获罪入官为奴的男子。说文解字:「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巴寡妇清传》:「羊彘千双,童手指千。」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童,奴婢也。」
  2. 未成年的仆役。如:「书童」、「家童」。通「僮」。
  3. 小孩,未成年的人。如:「牧童」、「儿童」、「童叟无欺」。《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4. 愚昧、无知的人。《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
  5. 姓。如汉代有童仲玉。
  1. 幼小的。如:「童工」。
  2. 未结婚的。如:「童男」、「童女」。
  3. 光秃的。如:「童山濯濯」。
凿 ( 鑿 ) záo
凿 [ záo ]
  1.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2. 穿孔,挖掘:~孔。~井。~通。
  3.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4. 明确,真实:~~。证据确~。
碎 suì《國語辭典》

碎 [ suì ]

  1. 破裂。如:「破碎」、「粉碎」。《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西游记·第一○回》:「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捽碎。」
  1. 细小、不完整的。如:「碎布」、「碎石」。《汉书·卷三○·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水浒传·第三回》:「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银两,打拴一个包裹。」
  2. 琐细、烦杂。如:「琐碎」。《晋书·卷四五·刘毅传》:「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
  3. 言语叼絮、啰嗦。如:「闲言碎语」。《红楼梦·第六二回》:「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
砚 ( 硯 ) yàn
砚 [ yàn ]
  1.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台。笔~。
  2.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友。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冰 bīng《國語辭典》

冰 [ bīng ]

  1. 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文选˙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2. 姓。如明代有冰如鉴。
  1. 使用冰块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减低温度。如:「把这块肉冰起来。」
  2. 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如:「他被冰了许多年,现在才受重用。」
  1. 寒冷。如:「冰凉」、「冰冷」。
  2. 清高的、纯洁的。如:「冰心」。
  3. 白嫩如冰的。如:「冰肌」、「冰肤」。
  4. 冷酷、没感情。如:「她的态度很冰,很难应付。」
呵手 hē shǒu
向手嘘气使暖。 宋 欧阳修 《诉衷情·眉意》词:“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宋 苏轼 《四时词》之四:“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 明 杨慎 《冰雪封途马蹄踏之铿然有声》诗:“老狂不怕玄冬冷,呵手挥毫兴未阑。”  ——《漢語大詞典》
团栾(團欒)tuán luán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漢語大詞典》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1. 系(),绾(wǎn ):~网。~绳。~扎。
  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结 [ jiē ]
  1.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诗社(詩社)shī shè
诗人定期聚会做诗吟咏而结成的社团。 宋 马令 《南唐书·儒者传上·孙鲂》:“及 吴武王 据有 江 淮 ,文雅之士駢集,遂与 沈彬 、 李建勋 为诗社。”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元 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试开榜次名,仍刻其优者,略如科举之法。”《红楼梦》第三七回:“ 黛玉 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