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
画士郭熙画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断。
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
为谁作此芦雁图,杰出南齐宇文焕。
烟水潇潇风捲芦,沙边鸿雁暮相呼。
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
幻出栖雁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
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
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雁往往归衡阳。
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
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
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
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
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
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
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雁市。
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
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
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斗者谁敢战。
挂於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
为谁作此芦雁图,杰出南齐宇文焕。
烟水潇潇风捲芦,沙边鸿雁暮相呼。
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
幻出栖雁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
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
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雁往往归衡阳。
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
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
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
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
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
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
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雁市。
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
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
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斗者谁敢战。
挂於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潇潇(瀟瀟)xiāo xiāo
(1).风雨急骤貌。《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鷄鸣胶胶。” 毛 传:“瀟瀟,暴疾也。”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雨瀟瀟似银烛千条,泻平地顿成沧海。” 清 许光治 《折桂林·湖上》曲:“看湖头急雨瀟瀟。早烟幂林扃,云布山椒。” 郭沫若 《落叶·第二六信》:“风雨潇潇着的今夕,把倦于剧烈的劳动的身子靠在坐椅上。”
(2).小雨貌。 南唐 王周 《宿疎陂驿》:“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瀟瀟古驛中。”一本作“ 萧萧 ”。《十月》1981年第4期:“她走了,拄着她那根精巧的手杖,又一次消逝在那个古老城市的潇潇春雨里。”
(3).凄清、冷寂貌。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瀟瀟清秋暮,嫋嫋凉风发。”《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一行塞雁,落隐隐沙汀;四五隻孤舟,横瀟瀟野岸。”
(4).头发稀疏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瀟瀟白髮,家园暂安,餘生聊寄 锦江 边。” 明 晏振之 《步步娇·秋思》套曲:“瘦损孤吟黄花貌,髩短短,髮瀟瀟。”
(5).清高超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 名世 尝读先生之诗,瀟瀟不覊如其人。”
(6).象声词。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火龙鳞红叶瀟瀟,金兽眼黄花冉冉。” 清 姚鼐 《乌江阻风》诗:“鐙火连檣底,瀟瀟杂语庞。” ——《漢語大詞典》
(2).小雨貌。 南唐 王周 《宿疎陂驿》:“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瀟瀟古驛中。”一本作“ 萧萧 ”。《十月》1981年第4期:“她走了,拄着她那根精巧的手杖,又一次消逝在那个古老城市的潇潇春雨里。”
(3).凄清、冷寂貌。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瀟瀟清秋暮,嫋嫋凉风发。”《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一行塞雁,落隐隐沙汀;四五隻孤舟,横瀟瀟野岸。”
(4).头发稀疏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瀟瀟白髮,家园暂安,餘生聊寄 锦江 边。” 明 晏振之 《步步娇·秋思》套曲:“瘦损孤吟黄花貌,髩短短,髮瀟瀟。”
(5).清高超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 名世 尝读先生之诗,瀟瀟不覊如其人。”
(6).象声词。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火龙鳞红叶瀟瀟,金兽眼黄花冉冉。” 清 姚鼐 《乌江阻风》诗:“鐙火连檣底,瀟瀟杂语庞。” ——《漢語大詞典》
洞庭 dòng tíng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漢語大詞典》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秋景 qiū jǐng
秋天的景色。 唐 韦应物 《郊园闻蝉寄诸弟》诗:“夕响依山谷,餘悲散秋景。” 唐 郑谷 《重阳日访元秀上人》诗:“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 樊川 。” 唐 李程 《众星拱北赋》:“湛河汉之秋景,灭烟霞之夕霏。” 徐志摩 《天国的消息》诗:“可爱的秋景!” ——《漢語大詞典》
世间(世間)shì jiān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漢語大詞典》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 同“划”。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有无(有無)yǒu wú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