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携藜杖倚寒松,现世神仙一拙翁。

白玉蟾宋代〕《拙庵

笑携藜杖倚寒松,现世神仙一拙翁。
冠简投关离玉阙,天人推出镇琳宫。
身居星弁霞裾上,心在烟都月府中。
岂是摩挲令发黑,不须服饵自颜红。
百年赢得十分讷,万事算来俱是空。
解织蜘蛛空结网,能言鹦鹉被樊笼。
闲将世味闲中嚼,静把天机静处穷。
学巧不如藏巧是,忘机不与用机同。
虚空不语虚空广,造化无声造化公。
六贼奈人闲不得,十魔见我懒相攻。
凝神多得佯呆力,养气无非守口功。
欲雨只消呼瀣沆,要雷畧目召丰隆。
人间若也不容住,学骑白鹤乘天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藜杖寒松现世神仙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携 ( 攜 ) xié
携 [ xié ]
  1. 带:~手。~带。扶老~幼。
  2. 离,叛离:~离。~贰。
藜杖 lí zhàng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 魏帝 尝赐 景帝 春服,帝以赐 涛 ,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 延水 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  ——《漢語大詞典》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1.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2.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3.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4.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寒松 hán sōng
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陆绩 字 公纪 ” 裴松之 注引《姚信集》:“ 王蠋 建寒松之节而 齐王 表其里, 义姑 立殊俗之操而 鲁侯 高其门。”《晋书·庾阐传》:“伟哉兰生而芳,玉产而洁,阳葩熙冰,寒松负雪。”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 明 马銮 《聂隐娘》诗:“雄心到底愧寒松,何必藏名峯外峯。”  ——《漢語大詞典》
现世(現世)xiàn shì
(1).佛教语。今生。对前世、来世而言。《百喻经·尝庵婆罗果喻》:“目覩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果报。”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 李生 ﹞曰:‘尝闻释氏有现世之报,吾知之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罔知往世现世之因,举眼成迷。”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一》诗:“有的在现世享福还嫌不够,为来世的荣华到此苦修。”
(2).也泛指现在,当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随感录》:“爱国者虽偶然怀旧,却专重在现世以及将来。”
(3).道教、佛教谓神、佛或菩萨显形于人世。 唐 李去泰 《三教道场文》:“黄金照曜,上有白毫放光;紫气氤氲,下有真人现世。”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你看承似现世的活菩萨。”《水浒传》第五三回:“原来 蓟州 人都知道 罗真人 是个现世的活神仙。”
(4).犹出丑,丢脸。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箇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红楼梦》第六回:“你我这样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进去告诉,没的白打嘴现世的。” 杨旭 《检察官汤铁头》:“你没本事做这工作就不要现世!”  ——《漢語大詞典》
神仙(神僊)shén xiān
亦作“ 神僊 ”。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 燕 齐 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 燕 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 九江 传神僊, 会稽 隐廛閈。” 陈毅 《游桂林》诗:“愿作 桂林 人,不愿作神仙。”
(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宣 温 , 神仙 长年 , 金华 玉堂 , 白虎 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殫论。”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神仙殿 。”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拙 zhuō《國語辭典》

拙 [ zhuó ]

  1. 愚笨、不灵活。如:「笨拙」、「手拙」、「弄巧成拙」。
  2. 谦称自己的。如:「拙见」、「拙作」、「拙计」。
  3. 古朴的、未加修饰的。如:「古拙」、「朴拙」。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1.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3.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5. 姓。如汉代有翁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